安徽党校报

2024年10月15第十九期
国内统一刊号:CN34—0834

重要言论 坚守党校初心 潜心治学育人 校(院)领导赴定点帮扶村开展调研 导读 《共产党宣言》若干问题的当代审视

按日期检索

8 2022
8
8

电子报刊系统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坚守党校初心 潜心治学育人

——记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汪兴福教授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党校所有财富中,教师和其他各类人才是最宝贵的财富;在党校所有资源中,优秀教师和优秀人才是最急需的资源。”近年来,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校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质量立校,深入实施、大力推进“名师工程”。广大教师践行党校初心,潜心治学、虔诚问道、悉心育人,涌现了一批政治强、信念坚、业务精、作风正的优秀教师。为发挥优秀教师示范引领作用,教育引导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砥砺党校初心,潜心教学科研,推动事业高质量发展,本报开设“名师风采”栏目,从本期起陆续刊发校(院)优秀教师代表事迹。

 

在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教学综合楼四楼的名师工作室内,悬挂着一块引人注目的牌匾,上面书写着习近平总书记的一段重要讲话:“要加强党校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教育,加强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教育,引导党校教师潜心治学、虔诚问道、悉心育人。”这段话是总书记对党校教师师德师风的谆谆教诲,也是汪兴福教授在校(院)工作近30年始终不变的追求。

作为校(院)汪兴福名师工作室的主持人、马克思主义学院原院长,汪兴福教授始终怀着对学术的赤诚初心,深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他不仅是全国优秀社会科学普及专家、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还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双聘教授。2023年获评二级教授,这不仅是对他个人学术成就的肯定,更是对他坚守“为党育才、为党献策”党校初心的褒奖。汪兴福教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潜心治学、虔诚问道、悉心育人”的深刻内涵。

潜心治学:深耕理论 铸就学术基石

汪兴福教授的学术之旅,始于他对知识永不满足的渴望。1984年,汪兴福从安徽省马鞍山师专政教专业毕业,回到家乡六安市叶集区姚李中学执教。教学之余,他投入大量时间通过广播教学节目自学英语,并积极备考硕士研究生。1991年,他考入华中师范大学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所,成为聂运麟先生的学生。在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的背景下,他深入思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问题,其硕士论文便聚焦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企关系,这样跨领域的研究为他之后的学术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市场经济理论基础。

1994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汪兴福先后在江苏省国税培训中心、无锡市委党校工作,其间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农村村级社区发展模式比较研究》,完成《中国农村现代化之路—江苏省华西村个案实录》的调查与撰写。在江苏三年的教学科研经历中,汪兴福深切感受到先发地区领风气之先的工作理念和务实精神,对于先发地区的现代化进程有了切身感受,这对他的学术视野和研究方法产生了深远影响。

1997年汪兴福回到家乡,调入安徽省委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从事教学工作。在随后的十年中,他孜孜不倦地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与教学能力。然而随着对学科认知的不断加深,他愈发感受到学术精进的必要性,2007年,凭借着扎实的基础和不懈地努力,考入安徽大学攻读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专业博士,师从朱士群教授。在其博士论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生成机制及其实践解释》中,他尝试通过实践结构论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生成,这样的解释方法是他关注“概念”与“概念史”研究的源头,不仅进一步夯实与拓展了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功底,还为日后的教学与带领团队工作提供了宝贵启示。

在接受采访时,汪兴福教授坦言,自己是一个兴趣广泛的“杂家”,不同的岗位、读书经历、生活城市,都对自己的学术研究和观点形成具有不可或缺的影响。他也经常勉励青年教师要突破学科专业局限,拓展知识面,做复合型党校老师,既要打牢理论功底,又要善于利用党校资源开展实地调研。他坚信,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是学术研究的生命力所在。

问道实践:调研基层 服务中心大局

2003年主持省哲社课题《学习型组织理论中国化的条件研究》,开始对学习型组织、学习型政党的系统研究;到2017年主持调研、撰写《关于如何激发扶贫的内生动力研究》咨政报告;到现在陆续开发“宝业”非公党建、林长制理论和实践、“亩均论英雄”、江淮运河等案例教学……汪兴福教授始终秉持一个信念:党校的教研咨工作,必须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紧贴时代的脉搏。

党校是干部教育培训的主渠道主阵地,教育培训对象不是一般学生,是党的执政骨干。党校教师需要有宽广的知识面和扎实的专业功底,而做好科研课题就是最好的抓手。为此,2008—2013年期间,他连续主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史研究—基于反倾向斗争的角度》《新时期指导思想创新与党的事业发展互动机制研究—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解释》《小康社会阶段目标的历史、领域与国际比较》三项中央党校重点课题,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史研究—基于反倾向斗争的角度》获评“全国党校系统重点课题优秀调研报告”。特别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度研究开发的课程,荣获2019年度中组部“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好课程”。

为讲好每一堂课,汪兴福教授充分利用到基层教学、参加各类社会调研、与学员座谈交流等机会,广泛搜集与教学专题紧密相关的鲜活案例。从2016年开始,他便充分利用党校学员这一独有资源,持续在乡镇党委书记班跟踪安徽“省际毗邻地区发展差异”项目。实践调研给课程增加了很多养分,使理论不再枯燥,这也恰恰是汪兴福教授所坚守的教学理念:“作为党校教师,我们要将理论讲深讲透,就必须重视社会调研。”学员们听了他的课,总是感到既解惑又解渴,这正是汪兴福教授致力于引导学员从理论层面思考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并探索解决之道所带来的教学体验。

汪兴福教授不仅在教学上精益求精,还积极将理论研究转化为实际成果,服务于党委政府决策。他先后受聘担任省政府立法咨询委员、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专家咨询委员、省社会组织理论与评估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务,通过这些平台,他的研究成果得以转化为政策咨询。其中,他协助南陵县开展的“‘三会四自一平台’治理模式”咨政研究,荣获“2015年度中国政府创新最佳实践”。

传薪育人:悉心培养 构筑教研梯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指出:“中央批准中央党校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就是坚持党校姓‘马’姓‘共’之举。”校(院)坚持对标对表,成立了马克思主义学院,汪兴福教授担任首任院长。他深感肩上的重任与使命,带领团队深入钻研马克思主义原著原理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致力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教学科研工作。此外,还组织撰写了多部学术专著教材,为党校学员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这些努力不仅提高了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术地位,也为校(院)事业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

为进一步发挥名师传帮带作用,构筑“雁阵式”教研梯队,校(院)特别设立了汪兴福名师工作室,指导年轻教师教学课程开发、课题项目申报、咨政报告撰写等。经过深思熟虑,汪兴福教授提出以“概念”研究作为切入点,着力打造具有鲜明学术风格的教研团队,形成团队合力,为校(院)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工作室现有成员14名,汪兴福教授通过组织读书活动、助力校(院)求是讲堂、博士论坛,邀请学界名师名家来校辅导、交流经验,引导工作室成员对接参加国际国内高端学术会议等,引导和帮助年轻教师成长成才。为给青年教师提供一个锻炼的平台,他还带领团队成员撰写《中国式现代化概念谱系阐释》系列,目前已进行到第二辑。结合团队成员开设的主体班课程与研究重点,旨在通过深入研究概念理论、厘清概念史,引导大家将自己研究的关键核心概念挖深讲透,真正实现“用学术讲政治”。

青年教师是校(院)的希望,汪兴福教授在与他们交流时,常提及“六多”原则,即多读书、多调研、多参会、多动笔、多讲课、多制作模块化课件。他鼓励青年教师以此为基,厚实理论功底,拓宽视野思路,锤炼自身的教学与科研能力,践行党校初心、勇担党校使命,不断开创校(院)工作新局面。(成洁)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 版权所有: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
ICP证:皖ICP备06012118号 制作单位: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