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党校报

2024年9月15第十七期
国内统一刊号:CN34—0834

奋力争当新征程上击楫中流的改革先锋 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 安徽省县域产业集群发展难点与对策

按日期检索

8 2022
8
8

电子报刊系统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安徽省县域产业集群发展难点与对策

□ 作者 王小明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在县域经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为此,必须深化对产业集群的认识,把握安徽省县域产业集群发展的特征,不断提升县域产业集群竞争力。

安徽省县域产业集群发展特征

起步早。早在2018年,安徽省就发布了《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建设方案》,2019年至2022年间,安徽省共认定了74个产业集群;相比之下,其他一些省份虽然也积极推动产业集群发展,但起步时间相对较晚。贡献大。2020年安徽省50多个产业集群专业镇实现营收7242.93亿元,占全省GDP的19%,上缴税金334亿元,带动就业199.4万人;2021年,安徽64个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实现营收5812亿元,占全省GDP的13.6%;2022年,全省72个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实现营收7275.6亿元,占全省GDP的16.3%,充分展现了产业集群在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增加就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分布广。目前,全省已构建了72个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或产业基地,覆盖了全省59个县(市),形成了覆盖面广、结构丰富的产业网络。这些产业集群不仅包括材料、电子电气、机械等高端制造业,还涵盖了农副食品加工、轻工等传统优势产业,以及旅游业等现代服务业。

安徽省县域产业集群发展难点

产业集群竞争力不强。安徽省县域产业集群发展面临着龙头企业规模普遍不大、产值不高、技术研发投入不足等问题。这些企业往往缺乏核心竞争力,难以引领产业集群向高端化、智能化发展。由于规模较小且资金实力有限,难以承担大规模的研发投入,导致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产品附加值低。此外,县域产业集群内企业普遍存在人才短缺的问题,尤其是高层次研发人才匮乏,制约了企业的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

产业集群协同发展难。县域产业集群协同发展难题日益凸显,集群成员之间合作不够,缺乏有效的产业分工机制,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不高,产业链条衔接不畅;企业之间信息交流不畅,难以形成合力,一些企业各自为战,重复建设、同质化竞争现象严重,造成资源浪费。同时,集群内企业缺乏有效的合作平台和机制,难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此外,地方政府在产业集群发展中的引导和服务作用发挥不够,未能有效整合各方资源,推动集群协同发展。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挑战。2023年,安徽省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超出全国平均2个百分点,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尽管如此,要保持制造业的稳定比重并提升竞争力,推动产业向更高质量发展,安徽省仍面临挑战。生产性服务业在全省GDP中的占比远低于发达国家40%—50%的平均水平,县级层面的生产性服务业企业数量不足、规模较小,技术水平和产业链位置亟待提升,尤其在专业化、标准化和品牌化方面存在明显的短板,需要加强政策支持和市场机制创新。

集群产业数字化转型难题多。农业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中电商、数字化技术和农业技术人才的匮乏成为瓶颈,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应用滞后。工业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中“5G+工业互联网”应用,因设备品牌、型号、接口多样,通信协议不统一,使得数据采集、分析和智能化应用面临较大挑战。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受技术、经济、人力资源等因素制约,部分行业如手工艺品、美发美容业难以转型,而金融、信息技术服务业则需大量资金投入。此外,县域产业数字化发展在布局未来产业发展上相对滞后。

安徽省县域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建议

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加强集群内企业合作。当前首要任务是加强集群内企业合作,构建起有效的产业分工机制,通过促进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资源整合和协同创新,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产业链的整体效率和竞争力。重点扶持龙头企业发展。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投入和技术创新,帮助龙头企业扩大规模、提高产值,进而带动整个产业集群技术水平提升和产业结构优化,龙头企业的壮大还能吸引上下游企业集聚,形成良好的产业生态,增强集群的吸引力和辐射力。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吸引和留住高技能人才,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引进国内顶尖人才,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为产业集群的长远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推动产业集群协同发展。建立监测评价体系。建立一套完善的产业集群发展监测评价体系,通过定期评估,全面掌握产业集群发展状况、优势和不足,为政策制定和资源配置提供科学依据。搭建企业合作平台。促进产业集群内企业间的信息交流与技术合作至关重要,这有助于打破信息孤岛,实现资源共享,提升协同创新能力;通过搭建合作平台,鼓励企业开展联合研发、技术交流和市场拓展,有效提高产业集群的协同效率和整体竞争力。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政府和行业协会应发挥引导作用,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优化营商环境,促进产业集群协同,加强内部互动,实现产业链高效对接,推动高质量发展。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地位。我省县域生产性服务空间很大,应加强生产性服务业对产业链的支撑作用,通过政策扶持和技术创新,提高其在产业链中的附加值,为传统产业注入新动能。同时促进服务业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推动产业价值链向高端化发展,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产业融合与技术创新。推动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相结合,依托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发展,构建集群效应,增强产业整体竞争力;培育新兴产业,如数字产业和智能制造业,开拓经济增长新领域。推动产业与区域品牌建设。县级政府和龙头企业需加强品牌建设,通过商标注册和质量保障提升品牌影响力;加强宣传推广,展示地方产业特色,吸引投资与合作;重视区域品牌培育,利用地理标志以及产品特性,形成具有竞争力的区域品牌集群。

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全省各县在通信和智能感知网络基础设施方面存在薄弱环节,需全面推进千兆宽带和IPv6的普及,加快5G网络的建设和应用,实现重点领域的网络升级。应优化数据中心布局,确保数据的有效存储、流动和应用。构建数字化服务平台。鼓励各县组织工业互联网平台和数字化服务商,为中小企业提供转型服务,推动企业业务上云。将数字化转型纳入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范畴,激励金融机构提供优惠贷款,政府对采用数字化服务或产品的“专精特新”企业给予奖励。发展数字经济园区。各县应积极规划和建设数字经济产业园,完善园区的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建立园区“数据大脑”,搭建数字化改造平台。通过“园区+平台”模式,实施“一区一业一样板”工程,树立行业数字化转型标杆,激发更多的企业参与数字化改造。

布局未来产业发展赛道。谋划前瞻性未来产业。我省未来产业发展方向有量子通信、人工智能、未来能源、未来健康等,各县要依据《安徽省未来产业先导区建设方案(试行)》,以及地方的产业基础、资源禀赋、中心城市辐射等条件,超前谋划具有前瞻性、成长性的未来新兴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完善政策支持体系。省级层面需引导地方设立未来产业发展基金,支持产业发展;鼓励出台针对性政策,为未来产业发展提供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保障。强化科技创新。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建立技术创新和技术融合机制,充分发挥地方高校、省级创新研发平台、省级新型研发机构等作用,为未来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同时通过培养和吸引高端人才,为未来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作者单位:当涂县委党校(行政学校)】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 版权所有: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
ICP证:皖ICP备06012118号 制作单位: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