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党校报

2024年8月31第十五、十六期
国内统一刊号:CN34—0834

编者按 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坚持人民至上 领导干部读懂财务报告 防范决策风险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按日期检索

8 2022
8
8

电子报刊系统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 作者 哲学教研部主任、教授 李琼英

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对共同富裕进行了持续探索,成功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共同富裕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

共同富裕的理论基础

共同富裕的思想渊源。中国古代的大同思想。中国最早出现没有私有财产、没有剥削和压迫的“大同”社会设想的文献,是西汉学者戴圣所编的《礼记·礼运》篇,成为中华民族追求共同富裕的宝贵历史文化遗产。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同富裕思想。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所有人的富裕和发展是未来社会的生产目的、生产力高度发展是实现所有人的富裕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所有人富裕和发展的制度基础。中国共产党人共同富裕思想的形成和探索。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对共同富裕提出了新的思考和实践探索。毛泽东同志是中国“共同富裕”的最早倡导者和积极实践者,邓小平同志不仅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论,而且提出了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江泽民同志和胡锦涛同志对共同富裕亦进行了新的探索。

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从覆盖面来看,是全体人民的富裕。共同富裕不仅强调全民共富,而且是全体人民建立在公平基础上有差别的共富。从内容来看,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物质生活富裕要求在人均收入和财富水平较高的条件下实现收入分配和财产分配的适度平等,精神生活富裕不仅包含智力、健康、道德、品质、素养、个性等全方位的发展,也包括人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等方面的全面提升。从实现途径看,要靠勤劳创新致富。鼓励勤劳创新致富必须从两方面着力推进,即发展能力和发展机会,从而实现人人参与、共建共富。从推动进程来看,要分阶段促进共同富裕。在这一过程中要坚持两个原则,即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和循序渐进。

共同富裕的推进背景

客观条件。中国共产党领导为共同富裕提供了根本政治保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必然能够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根本政治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共同富裕提供了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非凡的组织动员能力、统筹协调能力、贯彻执行能力,能够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办难事、办急事的独特优势。经济领域突出成就为共同富裕提供了物质基础。我国经济实力跃上新的大台阶,科技实力显著增强,庞大的消费市场,这些是我们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信心和底气所在。社会领域跨越式发展为共同富裕提供了现实参照。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民生福祉持续改善,为共同富裕创造了条件。中国人民的自信自强为共同富裕提供了精神力量。中国人民更加自信、自立、自强,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激发,志气、骨气、底气空前增强,汇聚共同富裕的强大精神力量。

现实挑战。城乡发展差距较大,目前城乡公共资源配置仍不均衡,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区域发展差距较大,区域发展动力极化现象日益突出,经济和人口向大城市及城市群集聚趋势突出,全国经济重心南移,部分省份内部分化明显,东北、西北发展相对滞后,资源枯竭型城市、传统工矿区等地区发展活力不足。区域间不仅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差距较大,而且科技创新水平、基础设施水平和公共服务水平差距也非常突出。收入分配差距较大,虽然近年来我国收入差距呈缩小趋势,但2022年的收入基尼系数仍达到0.467,大大高于0.4这个警戒线,说明目前收入差距仍较大。

共同富裕的路径选择

提升发展效率,不断做大蛋糕。首先,从微观层面来看要激发民众的奋斗动力。对社会成员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激励,充分调动广大社会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一是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增强民众的获得感。不仅要提高物质和社会报酬,增强实体层面的获得感,而且还要促进社会公平,增强人们精神层面的获得感。二是促进价值整合,增强民众的认同感。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和引导,将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紧紧团结起来,激起全国人民的斗志和凝聚力。其次,从宏观层面来看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重点处理好三对关系: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关系、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因此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促进社会公平,努力分好蛋糕。首先,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打通城乡壁垒,构建新型城乡关系。在城乡连接空间方面,要推动小城镇高质量发展;在城乡连接纽带方面,要促进城乡人口双向流动;在城乡连接机制方面,要实现城市工商资本与乡村产业结合。深入推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以中心镇、重点行政村或资源特色村为单位,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其次,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立足各地区比较优势,因地制宜推进高质量发展。充分考虑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发展基础和环境承载能力,优化产业分工,推进产业集聚,避免同质化竞争,促进产业合理布局、错位发展,形成区域特色优势。完善“先富帮后富”的区域帮扶机制。强化顶层设计,全面统筹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发展,同时创新合作机制,加强区域间人才、技术、项目等交流合作。再次,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优化初次分配的收入结构,在劳动报酬、要素收入和财产性收入三个方面着力推动,不断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发挥好政府的再分配职能,加大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并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和规范财富积累机制。打通公益慈善的第三次分配渠道,通过培育公益慈善文化、推动公益慈善组织健康发展、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增强民众的参与意识,激发人民的参与热情。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 版权所有: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
ICP证:皖ICP备06012118号 制作单位: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