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党校报

2022年10月31第二十期
国内统一刊号:CN34—0834

接续增进民生福祉 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奋力谱写新征程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华章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原则 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按日期检索

8 2022
8
8

电子报刊系统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 作者 韩心灵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党的十九大已经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个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对我国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建设等各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而实现这些要求的根本保障就是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我们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这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遵循经济规律发展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我国高质量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我们提出并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经济发展方式由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经济结构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由要素推动型转向创新驱动型。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正在形成,发展自主性不断增强。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质量和效率大幅度提高。制定一系列具有全局性意义的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发展差距进一步缩小。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十年来,我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城镇化率大幅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科技自立自强进一步提升,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在充分肯定我国发展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必须清醒看到,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要求的高质量发展相比,我们的发展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推进高质量发展还有许多卡点瓶颈,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强;确保粮食、能源、产业链供应链可靠安全和防范金融风险还须解决许多重大问题;重点领域改革还有不少硬骨头要啃;城乡区域发展和分配收入差距仍然较大;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托育、养老、住房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生态环境保护任务依然艰巨等等。

   党的二十大报告赋予高质量发展极其重要的地位,对高质量发展进行了系统性谋划和战略性部署。一是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二是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制度特征和体制优势;充分激发和增强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升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健全宏观调控机制,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进一步提高宏观经济治理能力。三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高质量发展,就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而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把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战略任务。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发展数字经济,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四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放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要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性开放,加快建设贸易强国,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优化区域开放布局,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五是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作者系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 版权所有: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
ICP证:皖ICP备06012118号 制作单位: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