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党校报

2024年2月29第三、四期
国内统一刊号:CN34—083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浅探 印象滁州 王维山水画的审美意境

按日期检索

8 2022
8
8

电子报刊系统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王维山水画的审美意境

□ 作者 赵焰


《江干雪霁图卷》 王维

现代人提及王维时,总是会想到王维的诗,殊不知在盛唐时,王维的绘画甚至比他的诗文更为著名。在所有的艺术形式中,王维似乎在绘画上花的时间和精力更多,对绘画也更钟情。王维自己就曾在诗中云:“宿世谬词客,前世应画师。不能舍余习,偶被时人知。”王维喜欢山水,尤其是水墨山水,以此寄寓自己的想象,寄寓自己的情感,寄寓自己的哲思,使之具有一种空灵静谧的气质。张彦远所著《历代名画记》,曾记载自己亲眼所见王维作画的情景:工画山水,体涉今古。人家所蓄,多是右丞指挥工人布色,原野簇成远树,过于朴拙,复务细巧,翻更失真。清源寺壁上画辋川,笔力雄壮……余曾见破墨山水,笔迹劲爽。

中国山水画产生于魏晋“永嘉之乱”后,中原名门望族大量南迁。中原文化的精华,在南方的山水中沉淀一段时间之后,积聚了新的活力,对生命的意义,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表现。盛唐时的王维,也十分热衷于山水画。王维的山水画,与其时诸多画师的山水画不一样,那就是减少了工笔,加入了“破墨”和“渲染”的手法。从过程上来说,王维山水画的画法经历了两种,即早期的青绿山水和晚期的水墨山水。王维年轻的时候,李思训的北派青绿山水在画坛上有很高的地位,深受帝王贵族的喜爱,被视为绘画的正宗。李思训山水画的总体风格是添红着绿,细描金边,注重勾框填色,追求精致呈现,不注重墨色和线条。其繁复典丽的风格,无疑受到六朝彩画的影响,合乎大唐盛世的风格,山水具有富庶和土地的意义,而不具备精神的意义。可是同时期的画家吴道子和王维就不一样了,前者更注重线条的勾勒和墨色的渲染,借鉴了诸多书法的技巧,强调用迅捷的节奏来表现画中人物,带有极强的专业性;后者以绘画来内观,来提倡,来自省,来悟道,绘画仿佛是心湖——世间是一个倒影,只有向内凝视,才能看出真谛。

无限广泛地运用一切艺术去探索世界的幽微和奇妙,诸多手段和形式,就有了先驱的意义。尽管有色、墨两种画法,可是王维绘画的用笔用线等诸多笔法还是一致的,无论早期受李思训影响的青绿山水,还是晚期的水墨山水画,都注重中锋铁线,用线刻板谨细。王维《著色山水》(《江皋会遇图》),由于年代久远,破损严重,泛黄变暗,不过还是可见用此笔法所绘的山水、树木与村落。董其昌也说:“每观唐人山水,皴法皆如铁线。”王维的线条具有“劲爽”的优点,又有“刻画”的缺点,是与李思训相同的。这当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是唐朝时的绘画材料,跟宋时有区别:唐明时笔也好,纸张也好,都较为粗糙,颜料和墨也是矿砂制成,相对粗粝,绘画主要是用绢帛和麻纸。在绢帛上绘画,还比较省力,若是在麻纸上,就得用力了。北宋后,南方出现了宣纸,相对细腻、柔软和润滑,就不太需要用大力了;又由于墨也改成松烟墨为主,且宣纸有了洇墨的效果,表现力更强了。

年轻时,王维学的是李思训的着色山水,画的是勾框填色。到了后期,王维自创自己的风格,画的是勾框染墨,仅仅是色、墨的不同而已。这一个过程,是自然而缓慢的,王维转向水墨山水,不可能一下子与着色山水断绝,肯定有一个交替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色与墨相结合的过程,既有墨也有色,是色、墨混用的画法。直到晚年,王维的绘画,才大胆地使用全墨,完全地排斥颜色。此中无他,以王维此时的境界,飞花摘叶,皆可为文章,朗朗乾坤,尽人胸襟,至于颜色,以墨的浓淡变化,完全可以起到以一当十以十当百的作用。

王维的画,具有很强的探索性。这在审美实在的唐朝,也会引来一些非议,就当时而言,也不是所有人都喜欢他的绘画风格。有一些人对王维绘画的评价并不高,朱景玄的《唐朝名画录》是已知中国最早的一部断代画史,著录唐代画家一百二十余人,以“神、妙、能、逸”四品衡度诸家,其中“神、妙、能”又分上、中、下三等。在朱景玄笔下,王维只是名列妙品上。如此评价,也很正常,从技艺上说,王维的画和名列神品上的吴道子相距甚远。但他画中满满的意蕴,早已像水一般从绢帛上溢出,这就是画的“意境”。王维追求的是华枝春满——当一朵含苞待放的莲花,被剥去第一层花瓣时,里面的花瓣就是“诗”;当“诗”的花瓣被剥去时,里面的花瓣就是“禅”;当“禅”的花瓣又被剥去时,最里面的,只剩下绵绵香味的“空”了。

王维绘画,最根本的,是对天地山川、人物花鸟的把握,他将敏锐、敏感渗透于画中,使得绘画整体上呈现一种难得的生机和意蕴。山水是具有内在精神的,山水画同样也是具有内在精神的。人画山水,并不真的画“山水”,而是画他心中的山水。当画中的山水成为人的情感的寄托、人的欢悦、素朴与虔诚的比喻,它就成为艺术了。诸多山水画,与诸多田园诗一样,想表现的,是神秘的自然律,主旨是充分领略自然的精神,让其脱颖而出。苏轼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写道:“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是东坡在看了不少画后,对王维诗画的总,十分到位,别有深意。苏东坡把王维的诗歌与绘画联系起来,不仅是因为两者都以山水作为题材,更是因为两者在意境上有相同的地方,文字造就的诗歌有绘画般鲜明生动的效果,笔墨线条绘制的画又有诗歌一样耐人寻味的情调。

王维的山水画,最大程度地体现了“画中有诗”的观念——他其实是将画当诗来写就的,也是将诗与画融合,将自己的感情结合现实中的山水,表达出一种特定的境界。王维自称“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已无意中定义了自己绘画的特征:既是诗,也是画;既是画,也是诗。它甚至还是“禅”,还是“空”。这样的主张,也使得王维被后来的“文人画”奉为祖师。此后,经苏轼、赵孟頫、沈周、唐寅、徐渭等人的提倡,“文人画”慢慢兴起,形成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种独特现象。从总体上来说,“文人画”就是将绘画当作诗来进行创作的,“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一句苏轼的评价,既概括了王维诗、文人画总的特色,也一语道破了王维山水画和文人画的妙处。

同样能代表王维绘画风格的,还有《雪溪图》。这一幅画,跟《江干雪霁图卷》一样,被公认为是王维最好的作品。《雪溪图》右上角有赵佶题字“王维雪溪图”,长期以来被认为是王维唯一的真迹,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画面淡泊寒萧,韵味幽深,诗意浓郁——近处山隅一角,空勾无皴,以水墨渲染略分阴阳,小桥、篱舍、村店、屋宇俨然。画面正中有一座临溪房屋。房后有树木五六棵,疏疏落落,极致荒寒。中景的溪流全以水墨渲染,平静的水面上有一篷船,两个舟子正撑篙摆渡。溪水的对岸,有一远坡村落,四周白雪皑皑,寂寞而幽静。整幅画面白雪皑皑、寂静空旷、意境幽远。王维在这幅画中使用了其首创的“破墨法”,趁墨色尚未干时,使浓淡墨互破,相互渗透掩映,以达到滋润鲜活的效果。以“破墨法”画溪水,更衬出雪之白、天之寒。墨色与白雪相间,产生一种互相对比与反衬的奇特效果;前实后虚,又增加了落雪的厚重感。墨黑雪白,映衬着江村寒树、野水孤舟,传达出作者远离尘俗的孤寂心境。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 版权所有: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
ICP证:皖ICP备06012118号 制作单位: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