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党校报

2023年12月15第二十三期
国内统一刊号:CN34—0834

编者按 深刻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鲜明特征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背景 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 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按日期检索

8 2022
8
8

电子报刊系统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深刻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鲜明特征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 作者 郭培培

10月7日至8日,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首次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并对其作了系统阐述。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入回答了新时代如何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怎样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等重大时代课题,深刻揭示了中华文化的发展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人类文明发展规律,丰富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具有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开放性的鲜明特征。只有深刻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鲜明特征,才能更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习近平文化思想具有通达真理、体系完备的科学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善于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不断从人民群众实践中吸取营养,不断丰富和发展理论,使理论更好指导我们的工作。”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把握文化建设规律,聚焦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任务,努力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中宣传思想文化领域的新飞跃,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在现代化进程中进行了重构。习近平文化思想涉及新时代文化建设的使命任务、工作布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重大意义等多方面,体系完备、论述全面。

进入新时代,我国意识形态领域仍存在诸多问题,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倾向,推进文化建设迫切需要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大时代课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深化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规律认识的基础上,结合新的实践探索作出了一系列精辟而深邃的原创性论断。比如,在“三个自信”的基础上提出“文化自信”的重大论断,形成“四个自信”的重大理论创新;把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强调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提出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创造性提出“第二个结合”的重要命题;提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出全球文明倡议,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习近平文化思想系统性、创造性地回答了新时代文化建设方面的重大课题,深刻揭示了其通达真理、体系完备的科学性。

习近平文化思想具有服务群众、凝心铸魂的人民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以科学的理论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因此,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突出的品格,标识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底色。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坚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为人民服务的价值理念,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如何推进新时代的文化建设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强调文化建设的人民性。“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建设导向,才能在思想上凝聚最大共识,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行稳致远。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强调,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习近平文化思想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科学回答了新时代文化建设“依靠谁”“服务谁”的问题。早在20世纪80年代,习近平总书记在正定工作时,面对当地文物年久失修,没有发挥应有作用的时候,他就严肃指出“我们保管不好(文物古迹),就是罪人,就会愧对后人”。2016年3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对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时强调,“切实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推进文物合理适度利用,使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可见,检验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否真正得到了满足。习近平文化思想始终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充分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基本原理,更体现了我们党守正创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习近平文化思想具有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实践性。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一个随着实践深入而不断丰富发展,在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中不断丰富,在推动实践、指导实践中不断发展的思想体系。从“三个自信”到“四个自信”、从“一个结合”到“两个结合”、从“两个文明”到“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从“使命任务”到“新的文化使命”等理论的提出,都彰显了这一重要思想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实践性的鲜明特点,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展现出了强大伟力。习近平文化思想成于“体”而落于“用”。“体”彰显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性,“用”展现了这一思想的实践性。

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实践性,就必须明白“体”“用”之间的逻辑关系。这里的“体”,指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党在百年征程中形成的文化创新理论,体现思想之光、文化之源;这里的“用”,则指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在当代中国文化语境中,“明体达用”指的就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运用到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之中。习近平文化思想秉持大历史观的宏大视野,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秀道德哲学再次激活,指明了文化建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尤其是强调“七个着力”的要求,鲜明地体现了体用兼备的特色。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新时代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

习近平文化思想具有与时俱进、胸怀天下的开放性。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马克思一再告诫人们,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发展。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一个不断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的思想体系,必将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入发展而不断创新。从2018年8月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以“九个坚持”概括宣传思想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到党的二十大从五个方面重点部署文化建设工作;从2023年6月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对于“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等的深刻阐述,到对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重要指示中“七个着力”的具体要求,无不体现着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与时俱进。这些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是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根本遵循,必须长期坚持贯彻、不断丰富发展。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认为,人类社会的生产力既包括物质生产力,也包含精神生产力,同时强调“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习近平文化思想正是深刻领会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思想的精神内核,以新的社会交往需要为基础,以中国式现代化为推手,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推向了新高度。习近平文化思想以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为源头活水,结合当今人类社会文明演进及我国思想文化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为观察视角,进而进行深刻的理论创造和精神指引。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加速演进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关键时期,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促动社会生产方式、交往方式和思想观念发生深刻变革。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也预示着思想文化领域的新观点、新战略和新论断成为支撑人民精神发展的关键环节之一。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一种胸怀天下的思想,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没有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思想文化是孤立创造的。只有海纳百川、兼收并蓄,才能推动自身文化的吸引力,扩大其社会影响力。在新时代文化建设中,习近平文化思想秉持开放包容的原则,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之间平等发展、交流互鉴;倡导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试图消除文明发展中的不平等现象;主张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之间在文化上应该求同存异、和谐共处。人类的发展是多彩而绚丽的,每种文明在历史长河的发展中都展现了其独特魅力,丰富了人类的精神世界。习近平文化思想倡导不同文明应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习近平文化思想展示了对各国各民族各地区选择自身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多样性的尊重。这一思想为人类的永续发展贡献了中华文明,体现了其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前瞻性和开放性。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 版权所有: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
ICP证:皖ICP备06012118号 制作单位: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