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党校报

2023年10月31第二十期
国内统一刊号:CN34—0834

重要言论 校(院)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学习会 安徽省政治学会圆满完成换届工作 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举办“理论铸魂 青春建功”知识竞赛 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开展无偿献血活动 牢记“国之大者” 加快建设“千亿斤江淮粮仓”

按日期检索

8 2022
8
8

电子报刊系统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牢记“国之大者” 加快建设“千亿斤江淮粮仓”

□ 作者 汪学军

2022年6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我省种粮大户回信,勉励我们“多种粮、种好粮”。省委、省政府牢记“国之大者”,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出台《多种粮种好粮实施方案》,坚持把粮食生产放在“三农”工作首要位置,在全国率先制定省委常委会委员、省政府领导班子成员粮食安全工作责任清单,颁布实施全国第一部粮食作物生长期保护地方性法规。全省粮食播种面积、总产稳居全国第4位,每年净调出粮食200亿斤,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重要贡献。在国家粮食安全考核中,安徽一直获优秀等次,2次名列全国第一。

一是粮食产量屡创新高。2022年,全省粮食播种面积10971.3万亩,产量达到820.02亿斤、创历史新高,连续6年站稳800亿斤台阶。今年全省夏粮总产达348.2亿斤、居全国第3位,同比增加3.68亿斤,秋粮丰收基本到手,预计全年粮食超830亿斤,有望再创新高。二是种粮效益显著提升。在全国首创“按图索粮”,每年制作发布优质专用粮食种植电子地图,构建“单种、单收、单储、专用”产业模式。2022年,全省优质专用小麦、水稻种植面积达6288万亩、占比近80%,平均溢价10%左右。央视《新闻联播》等多次报道,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向全国推广我省做法。三是产业链条逐步完善。加工能力显著提升,拥有粮油类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6家,年处理稻谷、小麦量分别居全国第2、第4位;培育粮油类驰名商标35个,“中国好粮油”产品40个、居全国第2位。2022年,全省粮油加工业总产值3070亿元、居全国第3位。

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提出,勇当新时代深化农村改革的排头兵,勇当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主力军,勇当农业强国建设的先行省,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上走在前列;要求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我们谋划编制了《安徽省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规划》,着力打造“千亿斤江淮粮仓”。

坚持规划引领,找准建设路径

落实国家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联合国家级规划设计单位编制我省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规划,并由多位院士组成的高规格专家组论证通过。《规划》明确稳面积、提单产、减损耗三大主攻方向,突出良田、良种、良机、良法、优链、优农有机结合,积极创设八大支持政策和长效机制,提出到2030年全省粮食产能达到930亿斤、2035年粮食产能超过1000亿斤的目标,为加快建设农业强省厚植基础优势,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创造有利条件,为经济社会大局稳定提供有力支撑,让中国饭碗多装优质“安徽粮”。

抓好“两个要害”,夯实产能基础

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将耕地保护作为党政同责的重要内容严格考核,坚决守住全省8115万亩耕地红线,以“长牙齿”的硬措施,坚决遏制“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整县推进工程,建设千亩片、万亩方集中连片永久基本农田,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到2027年,建成高标准农田6450万亩。聚焦打造种业强省目标,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快组建生物育种安徽省实验室,支持种业企业育繁推一体化发展,推进省级农作物良种联合攻关“揭榜挂帅”,粮食良种覆盖率达98.5%以上,加快完成粮食品种更新换代,力争培育推广30个左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粮食新品种。

突出科技装备,深挖单产潜力

组织全省17181名科技特派员,实行“一对一”服务行政村全覆盖。发挥18个省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和1.4万名基层农技人员队伍作用,加快农业“四新”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抓住关键环节、关键技术,主攻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支持建设25个省市县三级共建精耕细作指挥田、125个示范点。以大豆、玉米为突破口,建设8个大豆、6个玉米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21个粮油作物“吨粮田”“吨半粮”高产区,辐射带动全省大范围均衡增产。全面梳理农机发展需求,聚焦提高农机装备水平,大力研制推广智能、高效先进适用农机具,补齐农机研发制造和推广应用短板,到2027年,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提高到86%。

落实支农政策,强化惠农力度

全面落实中央支持粮食生产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及时足额将相关资金拨付到种粮主体手中。发展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到2027年,家庭农场发展到30万家以上,农民合作社数量稳定在11万家以上,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组织发展到4.2万家。鼓励引导大学生、返乡农民工领办、创办家庭农场、合作社,对300亩以上粮食生产规模经营主体给予奖补。支持新型经营主体提供耕种管收烘储全环节社会化服务,带动更多小农户一起发展粮食生产。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保障粮食生产主体信贷资金需求,给予利率降低、延长贷款周期、无还本续贷等政策优惠。持续提高保险保障水平,实现政策性农业保险全覆盖,三大主粮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产粮大县全覆盖,安排保费补贴,在非产粮大县推行补充保险。

激发产业活力,促进农民增收

树立大食物观,种养一起抓、粮肉一起抓、头尾一起抓,下大力气做好“土特产”和“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增值文章。深入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工程,持续抓好小麦、稻米、玉米等千亿级绿色食品产业,大力实施“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到2025年,稻米全产业链产值达到1525亿元、小麦全产业链产值达到1680亿元、玉米全产业链产值达到1256亿元,肉牛全产业链产值达500亿元以上。充分发挥展会平台作用,继续办好长三角绿色食品加工业(小岗)大会、上海农交会、合肥农交会等展会,招引一批粮油类龙头企业,打造一批在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具有重大知名度和重要影响力的“徽”字号高端粮食品牌,打造长三角乃至全国的“大粮仓、大肉库、大厨房”。

保障粮食安全,责任重于泰山。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加快建设“千亿斤江淮粮仓”,为加快建设高质高效的农业强省、全面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作者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 版权所有: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
ICP证:皖ICP备06012118号 制作单位: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