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党校报

2023年3月15第五期
国内统一刊号:CN34—0834

深刻领悟“三个务必”的价值意蕴 党员干部要始终践行人民至上理念 牢牢把握新时代国家安全体系的科学内涵与显著特征 发扬斗争精神  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按日期检索

8 2022
8
8

电子报刊系统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牢牢把握新时代国家安全体系的科学内涵与显著特征

□ 作者 吴丹丹

党的二十大报告第十一专题“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强调要“健全国家安全体系”。2014 年,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首次提出涵盖“十一种安全”的国家安全体系。2016 年,中央政治局在审议通过《关于加强国家安全工作的意见》时强调“构建国家安全体系”。2017 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加强国家安全法治保障,提高防范和抵御安全风险能力。”2018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成立 4 年来,初步构建了国家安全体系主体框架。”

从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到党的二十大,我们党对国家安全体系的认识在不断丰富完善,把握也更加全面深入,我国国家安全体系主体框架已基本形成,后续将朝着不断健全 、现 。牢牢把握新时代国家安全体系的科学内涵与显著特征,对健全国家安全体系,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具有重大意义。

国家安全体系包括动态发展、与时俱进的客体结构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系统提出涵盖“十一种安全”的国家安全体系,即“构建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该时期主要通过强调维护各领域的国家安全,勾画出维护国家安全的整体布局。2015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提及金融、粮食、海外利益、外层空间、国际海底区域、极地等领域的安全,进一步充实了国家安全体系的关键构成要素。2019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提出加强国民安全意识教育、依法维安、重大风险防控、塑造外部安全等。2020年,随着新冠肺炎在全球的蔓延,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时强调:“要从保护人民健康、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再次丰富了我国国家安全体系的内容。目前为止,我国国家安全体系已发展成为涵盖二十个领域在内的综合性、丰富性体系。

从对象层面看,国家安全体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静态体系,而是始终处在不断演化与完善的过程中。现在提及的总体国家安全体系正是以之前传统的、非传统的国家安全体系为理论依据和思想源泉,在此基础上继承发展,并在国家安全实践中完成的一次重大飞跃。这种体系动态的、开放的特点也决定了其在未来必然也会依据实践基础、战略发展、内外环境等诸多条件的变化持续进行适时调整,如人工智能安全、量子信息安全等也会陆续纳入国家安全体系范畴。

国家安全体系包括全域联动、立体高效的主体结构

从组织结构看,党的二十大已为我们绘制出了清晰的结构图,国家安全体系是由国家安全领导体制,国家安全工作协调机制,反制裁、反干涉、反“长臂管辖”机制以及国家安全法治体系、战略体系、政策体系、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国家应急管理体系、重点领域安全保障体系和重要专项协调指挥体系等共同组成的,科学的制度设计与综合多维的体制机制共同保证了国家安全体系的立体高效运转。从构成要素看,地位各不相同的安全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整个体系是普遍联系的整体,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上,应全面统筹内外安全、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始终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才能用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正因如此,我们不仅需要深入研究国家安全体系中的每个要素、每个方面、每个层次,剖析其内部的复杂结构,有助于对国家安全体系认知的深化和细化;也更加需要整体把握要素、结构、系统之间的辩证关系,将国家安全的不同方面的差异与联系作为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来看待,从而有效开展健全国家安全体系的相关工作。

国家安全体系包括基于形势新变化和实践新要求的能动结构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实践也迎来了一系列新要求,总体国家安全观应运而生、国家安全体系开始构建。这既有国家安全研究的长期理论准备,也是时代背景下的历史必然;这既是我国发展与安全关系发生重要变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家安全从政治军事等传统领域扩展到科技文化等非传统领域的现实反映。

毫无疑问,国家安全体系是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引下应对当前风险挑战的指导体系。现阶段,我们已经在不断完善安全领导体制、安全法治体系、安全战略体系、安全政策体系、安全工作协调机制等,但为了更好应对各类安全问题、快速适应复杂多变的内外环境、紧跟国家安全战略与治理实践的现实需求,必须始终保持对各领域国家安全实践活动进行系统分析与全面探讨,从中发现现行国家安全体系的优势短板,有针对性地进行科学改进,从而为夯实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基础,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甚至创新全球安全治理机制提供更加坚实有力的保障。〔此文系 2021 年度安徽省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研究成果,立项编号:AHSKQ2021D38,作者单位: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 版权所有: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
ICP证:皖ICP备06012118号 制作单位: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