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党校报

2025年7月15第十三期
国内统一刊号:CN34—0834

重要言论 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 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举办2025年度全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教学比赛 建立“七个共同”工作机制推动形成统一战线教育培训合力 为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贡献力量

按日期检索

8 2022
8
8

电子报刊系统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贡献力量

——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科技创新现场教学侧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三次亲临安徽考察,均安排行程调研科技创新和发展新兴产业情况,对安徽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作出重要指示。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安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作为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今年以来组织第96期市厅级干部进修班、第57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第9期基层公务员示范培训班等班次学员,沿着总书记的足迹,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创新馆、合肥滨湖科学城等地,现场体悟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为安徽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贡献力量。

夯实基础研究,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是所有技术问题的“总开关”。总书记三次考察都关切基础研究,2016年指出“我国的经济体量到了现在这个块头,科技创新完全依赖国外是不可持续的”;2020年阐明“最重要的是必须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2024年强调“高新技术是讨不来、要不来的,必须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位于蜀山湖畔“科学岛”上的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已经建成并运行了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两个国家大科学装置,为基础研究提供“国之重器”。学员们在现场见到了俗称“人造小太阳”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通过主讲老师介绍,大家了解到该装置是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在今年120日再一次刷新世界纪录,实现上亿摄氏度稳态长脉冲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1066秒,为我国实现聚变能商业化应用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为解决人类未来能源问题贡献中国智慧。

57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一班学员、池州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康桥表示,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合肥在这方面的深厚积累为全省科技创新树立了榜样。要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不断加大基础研究投入,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前沿领域,量子科技正以令人惊叹的颠覆性、引领性和独特性,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位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长期从事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的理论与实验研究,做出了一系列国际一流水平的原始创新科研成果。在这里,学员们了解到从“墨子号”量子卫星的成功发射到第三代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重磅上线,我国在量子科技领域已经实现了从跟跑、并跑到部分领跑的飞跃,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注入强劲动能。

57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二班学员、省投资集团党群工作部(党委统战部、工会办公室)部长(主任)、团委书记郑钦文表示,通过现场学习,深刻领会到“高新技术是讨不来、要不来的”这句话的深意,要矢志不移自主创新,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攻坚克难,早日突破,向着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伟大目标奋勇前进。

搭建平台,推动先进科技成果向新质生产力转化

2020年,总书记在参观安徽创新馆时强调“要进一步夯实创新的基础,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培育新兴产业,锲而不舍,久久为功”。

位于巢湖之滨的安徽创新馆是国内首座以创新为主题的场馆,全馆总建筑面积8.2万平方米,由3栋独立的场馆组成,是集成果展示、要素聚集、研发转化等功能于一体的科技大市场。其中1号馆征集展示创新成果2400余件,2号馆入驻知识产权运营、技术交易、金融服务、成果评价等科技服务机构68家,3号馆设有全球路演中心等会场5个。

“安徽创新馆不仅是我省展示重大科技成果的窗口,更是加速成果转化的平台。”主讲老师向学员介绍,安徽创新馆自2019年开馆运营以来,积极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七位一体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探索出全国首创的成果展示转化交易一体化运营模式,全力推进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场。

9期基层公务员示范培训班学员、淮北市相山区委办公室四级主任科员张宇表示,这次现场教学让我对总书记考察安徽时强调的“在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上持续发力”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与领悟。作为基层公务员,我们要在发展的实践中破除“思想藩篱”,立足区域资源禀赋,加快培育新兴产业,把科技创新势能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弘扬科学家精神,放开手脚创新创造

总书记2016年在考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青年学生交谈时指出,“大家要向我国老一辈杰出科学家学习,争取青出于蓝而胜于蓝”。2024年考察时指出,“科研工作者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骨干,要拿出‘人生能有几回搏’的劲头,放开手脚创新创造,为建设科技强国奉献才智、写下精彩篇章。”

科学岛上葛庭燧院士的纪念碑文“悠悠赤子、殷殷报国”,让学员们深受触动,老一辈科学家“回国不需要理由”的情怀,与新时代科研人员“人生能有几回搏”的创新劲头交相辉映。如今的科学岛通过设立博士后流动站、博士点和硕士点,组织和承担国家重大重点科研任务等,构建起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让科学家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更加耀眼的光芒。

96期市厅级干部进修班学员、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编辑项良新深有感触地说,通过科学岛现场教学,深刻感受到几代科学家为推动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的艰苦努力和无私奉献。我们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崇尚创新、尊重人才、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浓厚氛围,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史馆现场教学中,一幅幅珍贵的史料图片、一件件档案实物和一个个场景讲解,生动展示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建校60多年来,始终坚持“红专并进、理实交融”的校训,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上取得的成果,也再现了一代代科学家弘扬“两弹一星”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感人事迹。

57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二班学员、安徽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方泽民深感重任在肩:“高校既要产出前沿成果,更要培养‘敢闯无人区’的创新人才,未来要在教学上积极投身于人才培养的创新探索,致力于培育更多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宣传部)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 版权所有: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
ICP证:皖ICP备06012118号 制作单位: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