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一系列战略部署,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全面深化改革进行到底的坚定决心和强烈使命担当。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始终坚持自信自立。这对于实现《决定》中的既定目标,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正确把握坚持自信自立的科学内涵
必须坚持自信自立,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中国共产党人而言,自信即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道路、自己的理论、自己的制度、自己的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显然,自信源于对自身历史、文化、制度、发展道路等深刻而全面的认识与肯定。而自立,则是自信在实践中的具体体现,是指依靠自身力量,克服各种困难挑战,走自己的路,按照自己的方式方法实现发展目标。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饱含深情地谈道:“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长期实践中,历来坚持独立自主开拓前进道路,这种独立自主的探索和实践精神,这种坚持走自己的路的坚定信心和决心,是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立足点,也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可见,无论是中国革命也好、建设也好、发展也好,归根到底要从中国内部寻找根本动力,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国情来办,中国的道路要靠中国人民自己来开拓。
自信自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独立自主精神。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原则,依靠自身的智慧和力量来解决问题。这种自信自立的精神,既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在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自信自立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和决心。面对西方发达国家霸权势力的恶性挤压、极限施压,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坚定信念和决心,不受外界干扰和影响,坚定地沿着自己的道路前进。这种自信和坚定,使得中国共产党能够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作出正确的决策,引领国家不断向前发展。自信自立还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认识。只有坚持自信自立,才能更好地把握历史机遇,应对现实挑战,推动国家和民族的进步。同时,自信自立也是一种开放包容的态度,中国共产党愿意吸收借鉴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但始终保持自身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不被外部因素所左右。
深刻理解坚持自信自立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辩证关系
坚持自信自立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立足点。“没有坚定的制度自信就不可能有全面深化改革的勇气”。中国式现代化不仅体现了我国对自身制度和发展道路的坚定信念与广泛认同,更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体现了坚持自信自立的思维方式、历史经验。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去审视每一个细节,确保每一项改革措施都能真正惠及人民群众,推动社会的公平与和谐。“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有坚持自信自立,保持独立自主的精神,不盲目跟风、不随波逐流,才能在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时,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步伐,确保改革的正确方向。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坚持自信自立提供了广阔的实践舞台。《决定》不仅是对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的系统性改革,更是对中华民族自信自立精神的深刻锤炼与升华。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每一个细微的变革都如同涓涓细流,汇聚成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磅礴力量。这一历史进程中,无数创新实践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从“互联网+”到数字经济,从智能制造到绿色生态,从生产力质态跃升形成新质生产力,每一项技术的突破、每一次产业的升级,每一次发展思路的突破都是对自信自立原则的有力诠释。它们不仅增强了我国经济的内生动力和韧性,更为全球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有敢于尝试、勇于创新的精神。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我们可以不断地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创新治理方式、优化资源配置。“离开不断改革,制度自信也不可能彻底、不可能久远”。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既能够革除体制机制弊端,让我们的制度成熟而持久,更能彰显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必须始终做到自信自立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精神上的独立自主,意味着我们要有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勇气和智慧,“既不盲从各种教条,也不照搬外国理论”,而是根据本国国情和时代需求,创造性地提出解决方案,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发展规律的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立自强,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把我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征途中,我们不仅要在制度与政策上“破立并举、先立后破”,更需在精神领域播种自主与独立的种子,让这股力量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决定》一共提出了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都是涉及体制、机制、制度层面的内容。其中有的是对过去改革举措的完善和提升,有的是根据实践需要和试点探索新提出的改革举措。这都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因此,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进程中要把独立自主融入全民族的精神气质与文化品格中,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在实践中拥有自信的底气。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自信才能自强。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才能立得住、站得稳、行得远。中华文明历经数千年而绵延不绝、迭遭忧患而经久不衰,这是人类文明的奇迹,也是我们自信的底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我们的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西方国家却由于种种原因出现了经济发展停滞甚至衰退、政局动荡和社会混乱等各种乱象。正是在伟大实践中,我们拥有无比坚定的自信底气,才能在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中勇往直前。当然,坚持自信的底气并不是盲目的、片面的,它需要我们具备科学的态度和求真务实的精神。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把握人民意愿,让人民群众成为改革的受益者和参与者。同时,我们还要注重发挥制度优势,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确保各项改革举措有序推进和精准实施。“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只要拥有自信的底气,我们就能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坚定不移开辟新天地、创造新奇迹。
历史和实践证明,坚持自信自立,是我们党改革之路越走越宽广的成功密码,是我们党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我们要始终以自信自立的精神品格,持续书写新时代的壮丽篇章。(作者系中共党史教研部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