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群作为我国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形态,是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平台,也是我国碳排放的集中区,更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点区和责任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因此,新征程上,要充分发挥城市群在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中的“排头兵”作用,以“一盘棋”思想、“一体化”理念、“差异化”思路推动城市群绿色低碳发展。
推动城市群绿色低碳发展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由之路
一方面,城市群面临减碳的巨大压力。城市群是城市的集合体,人口和经济社会活动高度集聚。城市群已成为能源消费和碳排放最为集中的区域,我国城市群碳排放占全国碳排放的比重超过80%,仅一个长三角城市群碳排放量就约占全国的16%。从趋势看,2030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达到70%以上,也就是城镇人口约10亿人,形成城镇人口峰值与碳排放峰值“两峰叠加”。为了推动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同时降低碳排放峰值,城市群绿色低碳发展势在必行。
另一方面,城市群具有绿色低碳发展的突出优势。城市群拥有实现“双碳”目标所需要的技术、人才、资金和市场等要素。城市群内紧密相邻的城市让知识和技术流动更加频繁,为低碳技术的研发和转化提供支撑。此外,城市群能有效减少市场分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明确提出鼓励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等城市群在维护全国统一大市场前提下,优先开展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工作。城市群通过打破区域壁垒,促进要素有序流动,能进一步延伸低碳产业链,构建一体化的能源体系,拓展低碳技术的应用场景,从而推动城市群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发展。
推动城市群绿色低碳发展的现实路径
城市群绿色低碳发展既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和“一体化”发展理念,也要探索“差异化”发展模式。
以“一盘棋”思想构建城市群绿色低碳合作机制。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对于城市群来说,需要以“一盘棋”的思想统筹考虑能源、技术、产业之间的相互关联和支撑,健全相关发展机制。从三者之间的关系看,能源是城市群绿色低碳发展的基础,能源种类和效率是影响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新能源产业的培育又会成为城市群新的增长点;技术是城市群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无论是能源结构还是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都离不开低碳技术的突破和应用;产业是城市群绿色低碳发展的重点,没有产业这个载体,能源变革和技术革命就失去了动力和价值。因此,在能源合作机制方面,要针对城市群内产业发展需求,综合协调城市群内跨地域、跨品类的能源布局,构建多能互补的新型能源体系,提高能源保供能力,推动城市群能源产供储销体系低碳化发展;在技术合作机制方面,要联合打造城市群绿色技术创新中心和绿色工程研究中心,围绕能源和产业绿色低碳发展的技术难点,着力在源头减碳、过程降碳、末端固碳等领域联合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产业合作机制方面,正确处理高碳产业脱碳改造与零碳、低碳产业培育的关系,谋划好城市间低碳产业链延伸和近零碳园区合作共建,优化绿色低碳产业布局,激发城市群内绿色低碳产业合作动力。
以“一体化”理念推行城市群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密集的交通网络将城市群内大中小城市紧密联系在一起,同时“同群效应”推动了城市间消费行为的模仿和消费偏好的趋同。因此,一是要推行绿色出行。加大新能源营运车船应用,推动运输装备“油转电”;建设一体化智慧交通,实现交通状况“堵转畅”;开展多式联运,推动运输结构“公转水”;加大城际公交一体化建设力度,推动公众出行“私转公”。二是要促进绿色消费。通过搭建城市群内统一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平台,比如“碳普惠”平台,推行“碳积分”,扩大碳积分应用场景,积极打造绿色商场、绿色饭店等,健全绿色消费激励机制。三是要开展联合宣传。由城市群核心城市牵头,联合其他城市开展世界环境日、全国生态日、全国节能宣传周、全国低碳日等主题宣传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让绿色低碳发展深入人心。
以“差异化”思路探索城市群绿色低碳发展模式。“十四五”规划提出我国要打造19个国家级城市群。每个城市群的发展阶段、城市数量、规模大小、空间结构等各不相同,这就决定了城市群绿色低碳发展不能一刀切。要尊重城市群发展规律与差异,根据其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特点,以及城市间联系紧密程度来探索城市群绿色低碳发展模式。一方面,大力打造核心城市绿色低碳发展新引擎。城市群的绿色低碳发展要从核心城市开始,要支持其建设低碳城市,发展低碳技术和产业,打造低碳社会,积累绿色低碳发展经验,成为城市群绿色低碳发展的“领头羊”;另一方面,根据不同城市的绿色低碳发展特点,以当前优势为突破口,与核心城市或其他城市进行优势叠加,比如核心城市是以绿色产业为特点,其他城市可以形成“绿色产业+低碳技术”“绿色产业+低碳社会”等不同发展模式,循序渐进地推动城市群低碳发展。(作者系工商管理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2BJY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