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如何讲好案例教学课

——“亩均论英雄”改革案例教学体会

作者 汪兴福 于 德
2024-08-01  浏览量:1156

“亩均论英雄”改革中,安徽省创新理念方法机制,形成了“科学化评价+差别化配置+多元化激励+精准化服务”的“亩均论英雄”改革安徽路径。为了分析、研究、学习、推广“亩均论英雄”改革,今年春季学期,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在市厅级干部进修班、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县处级宣传干部进修班等班次,开设了《安徽“亩均论英雄”改革实践与思考》案例教学课程。盘点多个班次的案例教学过程,对如何讲好案例教学课有了新的认识与理解。

互构田野课堂

这是教学方式的基本要求。“亩均论英雄”改革是正在江淮大地上发生的、展开的一场生动的改革实践。从时态上来说,不是过去时,而是现在时和未来时。通过主讲老师对“亩均论英雄”改革的涵义、过程与背景的导入介绍;通过市、县(区)主要领导对本地推行“亩均论英雄”改革经验做法的分享;通过省内开发园区相关企业经历“亩均论英雄”改革的亲身实践;通过不同班次学员从不同方面对“亩均论英雄”改革的全方位讨论、提问;通过省工信厅“亩均办”领导的介绍与答疑,帮助学员加深对“亩均论英雄”改革的认识,推动此项改革在我省深入开展。大家既解释、解惑,还解道、解法,更有许多专业性的对策建议。这样的对话讨论就把“亩均论英雄”改革从流动的田野搬到了党校课堂,类似于实验室里解剖麻雀,大家既解构又建构,深化了对“亩均论英雄”改革哲理学理道理机制的认知。这是党校课堂教学的新教法,也有了大家所需要的教学效果(不仅知道重要性,还要知道怎么干、怎么办的方法论)。但这些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学员们会把在党校课堂里获得的新认知新做法新经验带回田野。不是一般的带回田野,而是呼啸着带回田野,与各地实践相结合,进而推进我省的“亩均论英雄”改革。这样就实现了田野与课堂、理论与实践的循环往复、相互建构。

坚定改革信心

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不容易,推进“亩均论英雄”改革也是如此,在实践中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是要坚定改革的信心。“信心”来自何处?来自对经济发展内在规律与底层逻辑的精准把握。在校(院)开这个案例课,也是基于对经济发展内在规律与底层逻辑的新认识。

林毅夫的新结构经济学有一个观点,他认为一个经济体的经济结构内生于它的要素禀赋结构,持续的经济发展是由要素禀赋的变化和持续的技术创新推动的。中国基本的要素禀赋是什么呢?

从国情看,地球总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约1.49亿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29.2%,海洋面积约3.61亿平方千米,占70.8%。中国的国土面积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6.44%。2020年中国耕地保有量18.65亿亩,中国耕地面积占世界耕地总面积的8%。中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17.5%。也就是说,中国用占世界6.44%的国土面积,8%的耕地面积,养活占世界17.5%的人口,土地的稀缺性不言自明。

另一方面,地理学家胡焕庸在1935年提出的划分中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即“黑河—腾冲”一线。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利用ArcGIS进行的精确计算表明,按胡焕庸线计算而得的东南半壁占全国国土面积43.8%、总人口94.1%。

从国际看,大国竞争越来越激烈,靠什么?靠比较优势。但在人口、改革、开放的比较优势日益下降的情况下,只能靠创新抢占新的经济增长点,例如中国外贸的“新三样”:光伏产品、电动汽车、锂电池,但要发展这些新产业需要“腾笼换鸟”,所以是沿海这些发达的省份最先实现“亩均论英雄”改革。“亩均论英雄”改革起源于浙江省绍兴市的柯桥区(原绍兴县),在我们搜集的案例中,也是安徽经济相对比较发达的市县(区)率先启动“亩均论英雄”改革。也就是说,通过亩均效益评价改革推进新型工业化,这一关迟早要过。只不过“春江水暖鸭先知”,先发地区先走一步罢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有这样一个超前的意识。

从发展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质生产力”的概念。新质生产力也是高质量生产力。评价生产力是高质量还是低质量,主要体现在人均、亩均、米均这些评价标准上。2024年3月13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布了最新一期的《HumanDevelopmentReport2023/2024》,在世界193个国家和地区中,中国排在第75位。为什么与我们平时常说的GDP总量“世界第二”不一样,关键是用了人均的评价指标。所以,要区分“总体中国”与“人均中国”两个不同的概念。

孙中山先生说“知难行易”,只有搞清楚经济发展内在规律与底层逻辑这个“知”,回到单位后才能更好地“行”。

回应现实问题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规定: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坚持“以补定占”,将省域内稳定利用耕地净增加量作为下年度非农建设允许占用耕地规模上限。对于这样的新规定,要使用好政策工具箱,继续寻找推进“亩均论英雄”改革的方法、路径。《安徽省“亩均论英雄”改革案例式教学材料汇编》中,收录了马鞍山市的“深化改革赋能推动提质增效”,宣城市的“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推动工业经济质效提升”,当涂县的“‘五度’工作法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合肥市包河区的“‘亩均论英雄’改革的创新性实践与思考”,芜湖市湾沚区的“以‘1%工作法’赋能‘亩均论英雄’改革”,宁国市的“山城小县探索工业高产地”,阳光电源的“坚持创新引领打造全球新能源领先企业”与中鼎集团的“制造业出海‘壮’英雄—中鼎的国际化之路”等优秀案例。但由于时间限制,一般每次只能做两个案例的分享讨论,但是,可以在对其他案例加以研读的基础上,照葫芦画瓢,做好政策的复制扩散工作。

同时,在回应现实问题的过程中,持续进行“亩均论英雄”改革的政策创新,勇闯新路。案例课题组要持续跟踪安徽省乃至全国“亩均论英雄”改革的创新案例。

加强对策研究

回应现实问题与加强对策研究,是党校“为党献策”,做好科研咨政工作的时代要求。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种结构性转换对经济运行效率和效益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亩均论英雄”改革在全面摸清工业家底,稳步提升亩均效益,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有效盘活低效用地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愈来愈成为地方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有力抓手,成为地方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但是在调查与学员的发言中也发现,如何构建一套更加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如何处理评价的普遍标准和行业标准?如何兼顾企业的生命周期?如何获取和共享所获得的数据资源?如何对企业分类分档和落实差异化政策?在企业清退的过程中,如何处理法、理、情之间的关系?还存在着诸多难题需要研究破解。这些为党校的科学研究和咨政报告的撰写提供了丰厚的理论滋养与议题来源。

总之,田野与课堂、实践与理论相结合,这是党校教学方式的基本要求。坚定改革信心,以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是教学的重要目的。回应现实问题与加强对策研究,是党校“为党献策”,做好科研咨政工作的时代要求。这样一概念一讲题,一命题一讲题,一个好的案例课也需要教研咨一体化。【作者单位: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

上篇:长丰县委党校:规范乡镇党校建设 提高基层培训质效
下篇:没有了

© 2022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