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是合肥的鲜明特色,也是合肥市委党校(合肥行政学院)开展对外开放办学的重点所在。近年来,校(院)在承接外来培训上探索构建“科创123”教学模式,通过开发以现场呈现为主体的课程体系和以年轻博士为主体的授课团队,引领学员走进合肥的“创新叙事”,让学员从“多维解构”中获得体会和理解,有效提高了培训质效,塑造了合肥市委党校对外开放办学的特色品牌,展示了合肥“科创之城”的美好形象。
1次交流互动:深度展开“创新对话”
校(院)在组织课堂教学上,通过与参训单位沟通交流,量身定制一堂“互动课”,变教师向学员单向讲解为“双向交流”,通过场景转换展开一次有深度的“创新对话”。一方面,设立“移动教室”,把课堂搬到各开发区,邀请开发区领导及业务骨干参加,就合肥创新思路、创新办法、创新成果交流讨论。这种让干事的人说事、论事,有效增强了教学的生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受到学员的欢迎。另一方面,打破班次限制,引导相同主题或者相近学员构成的班次之间相互交流,并邀请党校教师参加讨论,推动“学学相长”“教学相长”。从课程设置上,这种“对话式”教学与理论教学、现场教学的主题有机呼应、总分结合,增强了学习效果。从反馈的情况看,这种“对话式”教学,不仅能够有助于学员理解合肥的科创,同时也能从合肥“把创新当生命、抓创新像拼命、视创新如使命”的实践中汲取创新力量。
2堂专题课程:双向揭示“创新密码”
“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外地学员走进合肥,既要从合肥的实践中获得对理论的理解,又要从理论的学习中获得对实践的认知。为此,校(院)把科创作为重点研究方向、特色教学内容,扎实推进对外培训“一纲三库”建设,一体推进理论课和实践课开发,构建既有理论深度更有操作方法的多维课程体系。推出1堂“理论课”,及时掌握培训需求,动态调整课程内容,不定期发布“最受学员欢迎”的课题方向,支持引导校内教师开发“创新专题课”“科技专题课”“产业专题课”,深度还原合肥创新“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演进历程,从实践中深化理论,讲清道理、学理、哲理,通过介绍“为什么是合肥”“合肥做对了什么”“合肥的经验是什么”,打开培训的“入局点”。推出1堂“实操课”,邀请市直部门、市属企业及开发区领导,以“芯屏汽合、急终生智”为主线,开设“战新产业”“以投带引”“创优营商环境”等系列课程,让一线工作者以亲身经历,讲述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同时发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合肥做法;讲述合肥和京东方、蔚来汽车等企业同患难、共发展的深厚情谊,讲述何以合肥不是“风投”是“产投”、不是“赌博”是“拼搏”的发展逻辑,探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突破点”。这种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践到理论的双向讲解,既能更好地向学员揭示合肥的“创新密码”,又能从合肥的创新实践中感受到理论运用的方法。
3类现场教学:实地解析“创新路径”
不以介绍代替教学,突出“路径案例”,坚持“参观讲解+教学提升”的现场教学模式,把案例教学、情景教学、互动研讨融入现场教学、开进发展一线,促进理解合肥经验做法、感受合肥城市气质,让学员看到“是什么”、知道“为什么”、指导“怎么办”。实行现场教学进场馆。与安徽创新馆、中科院合肥创新院、合工大智能研究院等场馆深度合作,对入列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新型显示器件、集成电路、人工智能产业全覆盖,介绍科技成果就地交易,就地转化、就地应用的实际做法,阐明合肥市始终遵循基于国家战略层面上的产业投资逻辑。实行现场教学进平台。“科大硅谷”是合肥立足城市区域新空间打造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示范工程。重点依托“中安创谷”和“中国声谷”两大平台,聚焦创新成果转化、创新企业孵化、创新生态优化,分享“基地+基金+科创服务”的创新模式。并根据不同班次、不同主题,选择代表性“独角兽”企业进行参观,从企业角度介绍平台运行机制。实行现场教学进企业。围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新能源汽车暨智能网联汽车等“12+N”条重点产业链,有计划、有针对性开发拓展现场教学点,构建以重点产业链为主线的、以头部企业为主体的多元现场教学点矩阵,努力呈现合肥头部企业“扎根”、配套项目“扎堆”、人才团队“扎营”的发展风貌。走进京东方,了解以重点项目拉动新兴产业集群,“以投带招”的创新机制;走进科大讯飞,了解点线面构建的政策引导体系;走进蔚来汽车,了解地方政府资金引导、战略投资者推动、社会资金共同参与的产业投资新路径。(曹昭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