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感悟大别山精神 赓续红色基因

作者 谢俊
2024-04-23  浏览量:6199


根据教学计划安排,中青班二支部学员近期赴岳西县参加革命传统教育。通过实地考察和专题学习,全面了解了岳西革命老区的红色历史,深刻感悟了大别山精神,理想信念更加坚定,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加强烈,党性修养得到了进一步锤炼。尤其是作为成长于同样是位于大别山革命老区金寨县的干部,对大别山的红色历史怀有更加特殊的感情,岳西之行让我收获良多。

坚守信念,对党忠诚之心更加坚定。大别山军民有坚定的信仰,在白色恐怖和极其困难的环境条件下能坚持28年红旗不倒。1928年初,参加打响鄂豫皖地区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黄麻起义的赤卫队队长程儒香遭逮捕,死前他大声疾呼“只要我不死,就要闹革命!”随后英勇就义。大别山革命史中,像程儒香这样的烈士不在少数,他们或坦然赴死,或血染热土,从来不曾胆怯犹豫。是什么让他们如此无畏?我想“砍头只当风吹帽,甘洒热血绘锦绣”“共产党好,为革命流血值得”……这些振聋发聩的呐喊,已然道出了答案,那就是无比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大别山精神的内核就是坚守信念、对党忠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定理想信念是终身课题,需要常修常炼,要信一辈子、守一辈子。我是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的那一代人,早已远离了革命战争年代的残酷,也未曾感受饥寒之苦,但受大别山精神的熏陶,只要回想起那段满是血泪的革命历史,就忍不住心潮澎湃、热泪盈眶,为自己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员而深深自豪,拥护党、跟党走的信念愈发坚定。

胸怀全局,甘于奉献之心更加牢固。说革命老区,就绕不过鄂豫皖根据地,说大别山精神,就不得不提牺牲奉献。此次岳西之行,让我对“捐躯赴国难,视死乎如归”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一组数据证明:在革命战争年代,大别山区共有200多万人投身革命,近100万人为国捐躯,其中仅金寨县就牺牲了10万多人,占当时全县总人口的40%,解放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的就有11000多人,占安徽省烈士总数的五分之一;《岳西县志》也有记载,岳西全县有38720人牺牲,占当时县域人口的25%。“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大别山军民用自己的牺牲为全局的胜利创造条件,这其中凝结的是顾全大局、甘于奉献的精神风格。参加工作以后,我回家乡的次数少了,但每每走过金寨的烈士陵园,手抚在墓碑上,就仿佛跨越百年,与长埋青山的先辈心生呼应,冥冥中有一种力量,让我们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勇拼搏,直至奉献一生。我想,这是自血脉里传承下来的印记,永远不可磨灭。

团结一心,服务人民之心更加热切。无数先烈闹革命、打天下、求解放,其最初目的就是为了有饭吃,就是为了让广大无产阶级能够过上好日子。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最高理想和最终奋斗目标就是实现共产主义。大别山地区党组织和苏维埃政府从诞生之日开始,就始终坚持做到党政军民团结一致,为扩大人民军队、支持革命战争、巩固红色政权奠定坚实基础。金寨何以家家有红军、户户有烈士、山山埋忠骨、岭岭皆丰碑?不外乎是红军、红色政权能够时时想着他们,处处为了他们。军民鱼水、相互扶持的故事,在金寨比比皆是。热爱军队、服务人民、同心同德、携手共进,是大别山精神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叮嘱领导干部要树牢正确政绩观,他说“‘国之大者’就是人民的幸福生活”,要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我时常想,中国军人是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就是最懂得感恩的人,谁为人民群众,人民群众就拥护谁,这是最质朴、也最深沉的情感。我分管城市建设、交通环保、文明创建等工作,当不经意间听到有人说这条路修得好、这条河真清澈时,一种成就感就油然而生,就想着马上再为群众干更多实事。

勇当前锋,干事创业之心更加沸腾。鄂豫皖根据地不仅是我们党创建的全国最早的根据地之一,而且始终在最前沿发挥着重要而特殊的作用。“共产党员跟我来!”这是如今影视作品中常见的一句话,我们也常说起,不过却很少有人知道从何说起。1934年11月,为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在战略上牵制敌军力量,独树镇战役爆发,红25军政委吴焕先于生死攸关之际喊出了“共产党员跟我来”这句最强战斗动员。最终红25军突破敌人的重重包围,获得了战役的胜利,有力配合了中央红军主力的北上行动,尽显听党指挥、英勇善战、“勇”字当头、积极进取的革命品质。红25军是大别山走出来的一支极具传奇色彩的红军队伍,屡创奇迹、贡献巨大,毛泽东称其“为中国革命立下了大功”。吴焕先的一声呐喊,深植于共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血脉之中,时至今日也让人热血沸腾。每每回忆至此,总能将身上的疲惫倦怠一扫而空,生出无穷力量,干事创业精神百倍。

从金寨到岳西,百年的风吹过绵延380公里的大别山脉,也吹过了4万余平方公里的鄂豫皖根据地,大别山精神始终激励着这片热土上的人民自强不息,开拓创新。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我们要赓续红色基因,传承和弘扬好大别山精神,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继续书写新的篇章。(作者系第78期县处级干部进修班学员)


上篇:践行“三严三实”永葆优良作风
下篇:没有了

© 2022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