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这是“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首次写入党代会报告。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是新时代家庭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论述中总书记十分重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家庭美德的作用,强调“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指出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是家庭文明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要“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出生于安徽合肥的千古名臣包拯是培育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传承优良家风的杰出典范,他所构建的“孝肃家风”名垂千古,其时代价值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孝肃家风”的内涵及传承
包拯,字希仁,谥号:孝肃。庐州合肥(今安徽省肥东县)人,北宋名臣。宋真宗咸平二年(999年)出生于今合肥肥东县包公镇三面环山的小李蛮村。宋仁宗嘉祐七年(1062年),包拯逝世,享年六十四岁。包拯这样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在家尽孝,为国尽忠,为官26载,严于修己,清正廉洁。
“孝肃家风”中的“孝肃”来源于包拯的谥号,“孝肃家风”以忠孝为本,突显廉洁,虽然以“孝、忠、廉”为突出特征的孝肃家风的最后形成,得益于后世子孙发扬光大,但包公是“孝肃家风”核心价值的构建者。包公以其言传和身教为包氏家族确立了家族文化基因,其中包公立下家训起到了价值凝聚的作用。
晚年包拯立下家训:“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仰珙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诏后世。”大意是,包家后世子孙当官,如有贪赃枉法者,开除族籍,不准再回包家;死后也不准葬入包家祖坟。不遵从此训,包公就不承认他们是自己的子孙。并让儿子珙把这则家训刻在石碑上,竖立在堂屋东壁,警示后人。
包拯家训仅51字却被公认为“史上最严苛家训”,形成了“孝肃家风”的独特内涵。他为包氏子孙为官画了一条底线:“不准赃滥”,突显“廉”的核心价值。包拯以其所具备的威慑力、影响力,通过立家训的方式,将自己为官的价值观“吾志”转换为家庭内部的道德规范“不准赃滥”,并借助家庭内部能够实施的最严厉的惩罚手段如“不得放归本家”“不得葬于大茔之中”“非吾子孙”等剥夺家族身份,以此保障家训这一规范的外在约束力。他本人毕生践行“吾志”,包公一生为官26载,弹劾了许多贪官污吏,两弹宰相宋庠,六弹国丈张尧佐,七弹封疆大吏王逵。欧阳修称赞他“少有孝行,闻于乡里;晚有直节,著于朝廷”。言行一致,为自己所立的家训作了最好的示范。
包拯的家训是一个标尺,突出廉洁方面,告诫子孙,既直白又严厉。自此,“不准赃滥”便成为包氏家庭为官者的一条铁律和行为底线。包拯凭借自己清正廉洁的“身教”和晚年书面化的“言教”,为包氏家族确立了文化基因。据史料记载,包公的儿子包绶“清苦守节,廉白是务”,孙子包永年“莅官临事,廉清不扰,而孝肃公之遗风余烈在也”。这些都说明,包氏子孙都一直恪守家训,居官清廉。他们都严格遵守了包拯的家训,传承了忠孝家风,形成了包氏特有的“孝、忠、廉”的“孝肃家风”。
1987年10月在包公墓落成典礼上,包公的第29代孙,当时的“华人世界船王”--包玉刚带着妻子黄秀英,专程从香港来合肥,参加包公墓的落成典礼,并拜祭先祖包公。此次合肥之行,包玉刚还将父亲包兆龙12个字的遗训刻在了包公祠一旁的浮庄里,“叶落归根,建设家乡,热爱祖国”。古人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道德传家,十代以上;富贵传家,不过三代。包公的家风家训以忠孝为本,突显廉洁。千百年来,影响到了他的后代子孙。从包兆龙和包玉刚父子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孝肃家风”的力量。
“孝肃家风”对领导干部家风建设的启示
“孝肃家风”虽然成之于包拯子孙几代人恪守家训,行不逾矩,但在此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的当属包拯的言传和身教。如果说清正廉洁的个人形象反映出包拯拥有超常的自律能力的话,那么“孝肃家风”的建构则体现出包公具有高度的家庭文化自觉。这种文化自觉表现在他有意识的家庭文化创建行为上:立下家训,身体力行。包拯所构建的“孝肃家风”对今天党员干部的家风建设有什么启示呢?
思想上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要有建设良好家风的文化自觉,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构建家庭文化的“精神内核”。包公身体力行并在晚年立下家训就体现了家庭文化建设的自觉性。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传承和弘扬传统家庭美德,借鉴和吸收世界优秀的家庭文化成果,以家庭公约、家庭守则、家庭格言等形式,使家庭核心价值内化为家人的精神追求,外化为家人的自觉行动。
行动上做优良家风的示范者。好的示范带来好的传承。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古人的话告诫党员干部“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要留好样与儿孙”。家风无言,却可以奠定一个人一生尊崇并延续的做人做事的基本原则。父母不只用说教教儿女做人做事的道理,而且还要用自己一生的所作所为,做子孙最好的教科书。孝肃家风能够世代延续很重要的原因是包拯的示范效应,使得包氏子孙对家训有了更多的情感认同,进而将其发扬光大。
实践上做优良家风的培育者。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树立新时代的家庭观。即爱国爱家的家国情怀、相亲相爱的家庭关系、向上向善的家庭美德、共建共享的家庭追求。引导家庭成员把实现个人梦、家庭梦融入国家梦、民族梦之中,在促进家庭和睦、亲人相爱、养老育幼等方面共担责任,在自立自强、岗位建功、筑梦圆梦等方面共同发力。党员干部要筑牢家庭廉洁防线,齐家风、立家规,让家人知道底线在哪里。
马克思曾经说过:“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具体在家庭领域中,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从传统的家庭文化中去汲取有益的成分。包拯的“孝肃家风”既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为社会带来了清廉之风,是党员干部应当学习的楷模。【作者单位: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妇女理论教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