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阜阳市委党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暨202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对标省委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推动新时代全省党校(行政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要求,结合地方实际抓好贯彻落实。在抓落实中,阜阳市委党校以该校牵头成立的阜阳市基层社会治理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研究中心)为载体,紧扣地方党委政府中心工作,联合市委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联动县(市、区)委党校,在师资建设、课程打造、理论研究、对策研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推动教研咨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完善课程体系,提升教育培训针对性
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校(院)以研究中心为依托,建立全市党校系统基层社会治理师资库,共有教师24人,集中从事专题研究、课程设计等活动。研究中心与县(市、区)委组织部、宣传部、党校协作,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开发了《推广“四事四权”工作法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等理论课程、《“四事四权”工作法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走进白行社区、五坑村》等现场教学课程、《老闫夜话》等访谈式教学课程、《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信访工作》等案例式教学课程,逐步构成以基层社会治理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校(院)还积极指导各县(市、区)委党校围绕地方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立足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打造自身独具特色的教学课程,如颍上县委党校立足“村嫂”资源,开设访谈教学课程《从小灶台到大舞台——管仲故里的一支红色娘子军》;颍州区委党校针对基层社会治理开设的专题《学习推广“四事四权”工作法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荣获第八届全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精品课评选优秀课程。目前研究中心已开发专题课程11门,指导县级党校开发专题课程4门,进一步完善了全市党校系统课程体系,有效促进了党员领导干部服务群众本领提升。
优化研究模式,提升科研咨政实效性
校(院)围绕“为党献策”重要职责,充分发挥研究中心平台作用,聚焦提升科研咨政成果的实用性和实效性,加强科研课题与教学专题有机联系,互促互进,互融互通,取得良好成效。注重课题生成,建立基层特色案例库,联合组织、宣传、政法、信访、司法等部门扎实开展基层社会治理联合调研、理论研讨、课题发布、优秀案例征集等活动,征集基层实践案例18个,涵盖阜阳全域具有典型性的基层社会治理组织与模式,作为课题设立重要参考。结合相关部门实际需求,与市委政法委联合发布研究课题,研究中心立项基层社会治理研究课题58项。开展调查研究,组织团队赴绍兴诸暨市参观学习“枫桥经验”,了解“枫桥经验”的形成、发展过程、教学及科研成果,结合省委推广“四事四权”工作法,联合县(市、区)委党校先后8次前往颍州区西湖镇白行社区、九龙镇五坑村、颍东区冉庙乡等地调研“四事四权”工作法的起源、实践与推广。优化研究团队,将县(市、区)委党校教师17人纳入师资库,让理论研究更加“接地气”,将市委党校理论优势与基层党校密切联系基层社会治理实践优势相结合,增强了理论研究的实用性和实效性。组织专班人才就理论文章和咨政报告撰写事项进行规划、安排,并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安排研究方向、调研内容、撰写任务等事项,扎实有序推进撰写工作。截至2023年底,依托研究中心撰写并公开发表理论文章20余篇,其中《深入研究和推广“四事四权”工作法的建议》等咨政报告获得市委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推广“四事四权”重在求实创新》和《贯彻群众路线用好“四事四权工作法”》等理论文章在阜阳日报理论版相继发表,对于“四事四权”工作法的推广,提供了有效支持。
健全合作机制,提升成果转化系统性
校(院)以研究中心为平台,建设专业师资库、特色案例库、教学专题库与研究成果库,不断完善工作机制,积极推动成果共用,促进教研咨一体化推进。在“一个中心,四个资源库”的模式下,围绕基层社会治理课程建设,构建了以师资为基础,教学为中心,科研和咨询为两翼的格局,形成了教学、科研和咨询相互转化的一体化模式。建强人才队伍,规范建立人才师资库,结合研究方向和个人兴趣,对师资库成员实施动态管理,并整合市级优质人才资源,邀请阜阳师范大学等校外专家学者作为研究中心研究成员,充实教育培训及理论研究的师资队伍,形成协同攻关合力。同时进一步强化“传帮带”作用,围绕特色案例库,对成员研究方向、课题申报、课程选择等进行交流和指导。定期开展研讨,建立师资库联络群,定期发布科研材料并组织教师参与讨论,开展不定期线下学术交流活动。组织召开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暨基层社会治理研讨会,邀请市委宣传部、市委政法委、各县(市、区)委党校等单位的专家对于“四事四权”工作法的理论依据、实践内涵、制度建设、推广普及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深化成果运用,对课题项目进展进行跟踪,对深化研究成果给予引导和帮助,增强研究成果与教学专题的相互转化,提高教学、科研和决策咨询成果之间的转化率,在强化科学研究的理论创新和决策咨询的应用价值的同时,突出教学课程的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