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五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赴上海考察并主持召开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提出了“四个统筹”“五大举措”,要求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新的重大突破,在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列,更好发挥先行探路、引领示范、辐射带动作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滁州是长三角二十七个中心区城市之一,也是安徽东向发展的“桥头堡”。近年来,滁州紧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借东风、搭平台、促合作,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在安徽省季度“赛马”评议中,滁州经济运行连续七个季度、创新型省份建设连续两个季度位居全省第一。滁州要牢牢把握这一重大战略机遇,在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的基础上主动作为、深度融入,全力打造安徽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样板区和增长极。
聚焦优化顶层设计,高起点推进体制机制一体化
加强规划衔接。一体化的发展需要一体化的规划,加快构建统一完善的规划体系是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基础和前提。要加强与长三角重点地区、重点领域的重大政策和制度规则的沟通协调,重点围绕产业协同发展、科技协同创新、基础设施互联、公共服务共享、生态环保共治等领域加强规划衔接,坚持以规划先行着力破解一体化发展面临的各类难点、堵点问题。创新合作机制。在都市圈等现有合作机制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完善区域合作机制,加强跨区域、跨部门信息沟通与工作联动,探索建立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相适应的干部交流机制。完善利益分享机制。坚持成本共担、利益共享,探索飞地经济、共建园区、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等涉及不同行政区的合作,在经济指标统计以及税收分成等利益关系上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制度性安排。
聚焦区域协同创新,高质量推进创新共建一体化
培育创新主体。加强与长三角科技型企业、科研机构、高校院所的协同创新,支持行业龙头科技型企业建设,完善研发体系和加大研发投入,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与服务保障。建立科技型企业成长加速机制,不断壮大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规模。集聚创新要素。以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为抓手,嫁接更多长三角创新资源,推动平台、项目、资金、人才等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有机衔接。全面加强都市圈科创合作,推动全方面、多层级合作事项落地,共建一批“科创+产业”伙伴园区,承接长三角科技成果转化和功能疏解。共建创新平台。以“一园三城”为重点,加快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高水平推进国家级高新区建设。围绕“八大产业链”,谋划建设一批国家、省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一批高水平创新平台。优化创新环境。对标长三角先进地区,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创新人才发展、创新投入等领域进行改革探索,积极融入长三角创新共同体。
聚焦产业承接合作,高标准打造全产业链一体化
加快布局新兴产业。瞄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向,在充分发挥自身要素禀赋优势和区位优势基础上,紧盯先进光伏、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新三样”,抢抓新赛道、培育新动能,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现代化水平。围绕“八大产业链”靶向绘制产业链图谱,主攻关键环节和价值链高端,开展产业链建链、固链、补链、强链、延链,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长三角产业的“协作区”与“承接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牢固树立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和竞争力意识,对标沪苏浙及省内先进地区营商环境优化创新做法,持续深化“一改两为”,推动各项对标提升举措落实落地。常态化开展“遍访企业,助力纾困”活动,建立清单化、闭环式问题办理机制。持续深化“首席服务员”等帮扶机制,在为企业排忧解难上持续发力,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打造养商、安商、暖商的“亭满意”营商环境。
聚焦民生保障共享,高品质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
长三角三省一市具备较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医疗资源、教育资源,有条件、有能力率先实现区域内公共服务便利共享。要加强与沪苏浙教育、医疗、文旅等优质资源合作,推进资源共享、标准共用、信息互通,持续缩小与发达地区差距。一是共享优质教育资源。通过设立分校、整体托管、协作帮扶、学校联盟等方式推进与长三角区域多种形式的教育合作,加快完善现代教育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教育设施均衡化发展。二是共享优质医疗资源。与上海、南京、合肥等优质医疗资源城市开展院际结对合作,支持医疗机构积极加入长三角医联体和专科联盟,协同打造健康长三角。三是共享优质文旅资源。强化康养旅游顶层设计,以江淮分水岭风景道为主线,加强特色文旅产业培育,加快建立一批旅游度假、健康养生基地,不断提升滁州休闲康养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打造长三角知名旅游休闲城市和区域旅游目的地。(本文系2023年滁州市第七届社会科学应用对策研究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编号:A2023014。作者单位:滁州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