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习近平走进百姓家》一书,习近平总书记深厚的人民情怀是最真切的读书感悟。用心感悟采访对象叙述的人民领袖的故事,我们会发现,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情怀包含着家国情怀、人民至上、初心不改这三重境界。
始终秉持家国情怀的赤子之心。中国人历来有家国情怀,家国情怀是个体对家庭、对国家、对民族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追求、责任、使命、奉献。近代以来,“百年屈辱史”的苦难,使每一个中国人都深深感受到“国将不国,何以为家”。以钱学森、邓稼先等为代表的“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以袁隆平、屠呦呦等为代表的“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以郑哲敏、赵忠贤等为代表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从“科学救国”“科学报国”到“科学强国”,把国家利益作为最高利益,用一生诠释了“祖国高于一切”的情怀!习近平总书记15岁到陕北插队,梁家河的小山村一待就是7年,他了解农民、了解土地、了解中国,继承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拥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无论是一言一行还是治国理政总是充盈着浓郁的中国味、深厚的中华情、浩然的民族魂,所以他一再强调共产党人要不负人民重托、无愧历史选择,一再激励全体中华儿女要不断奋进、不断拼搏。
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到底是谁创造了历史、创造了世界?宗教认为是“上帝”、“神仙”创造世界、主宰世界。各种英雄史观、唯心史观认为是少数英雄豪杰、少数剥削阶级创造世界,因此世界应由他们统治、他们主宰。马克思主义在人类思想史上,把被颠倒的历史纠正过来,创造性提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符合历史发展的客观事实。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到我们共产党人必须牢牢树立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唯物史观。习近平总书记如是说也如是做。快递小哥能不能回家过年,大家都吃些什么菜,居民就医方不方便,农民工工资待遇如何……这些习近平总书记关心的问题,简单而质朴,其实每一件关乎全局的大事,最终都要落实到那些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上。书中有一个细节尤为感人,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到广西桂林才湾镇毛竹山村村民王德利家看望,同大家围坐聊家常,王德利说:“总书记,您平时这么忙,还来看我们,真的感谢您”,习近平总书记微笑着向大家说:“我忙就是忙这些事,‘国之大者’就是人民的幸福生活”。仔细品味这段对话,意味深长,工作中我们有的同志对待群众有“善”小而不为的思想,热衷于“做大事”“立大功”,而缺乏做群众小事、身边事的细心、耐心和恒心,结果大事不成,小事不做,寒了百姓的心,伤了群众的情。习近平总书记一天到晚可比咱们忙多了,可是他始终都记着人民,讲到“人民”二字的时候,感情非常深,在他眼里,“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人民在他心目中的地位是最高的。
始终坚守至纯至真的初心使命。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社会的主人,共产党员、共产党的干部永远是人民的公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因为党的初心没有变,而且历久弥坚。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日起,就把人民利益深深刻在旗帜上、融进血脉里,“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靠着这一法宝,我们在百年艰苦卓绝的奋斗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习近平总书记以身作则,以至纯至真的初始之心饮水思源、恒心不移,以真挚的人民情怀滋养初心、砥砺使命,在他身上你能真切地感受到初心犹如一颗种子,得到人民情怀的滋养,不断葳蕤生长、根深叶茂。只要我们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旗帜,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不断地发一点光、一分热,不断地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那么,我们就将无往而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