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坚持“两个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作者 许炜
2023-08-14  浏览量:39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坚持“两个结合”,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真理性、人民性、实践性、开放性、时代性得到了充分检验和彰显。新征程上,要一以贯之坚持“两个结合”,继续推进理论创新,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两个结合”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创新发展的现实路径和内在规律,深刻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百年理论创新史的基本经验和伟大成就

“两个结合”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原创性贡献,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科学规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始终保持着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毛泽东同志在《反对本本主义》中说:“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毛泽东同志指出,“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就是说,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有用处”。邓小平同志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论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能不能在实践中发挥作用,关键在于能否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必须中国化才能落地生根、本土化才能深入人心。”

自创立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旗帜上,一代代共产党人高举旗帜、上下求索,着眼于解决革命、建设、改革中的实际问题,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成功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改革发展的步伐越发笃定越发坚毅。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突破110万亿元,占全球经济比重达18.5%。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历史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神舟飞天、“羲和”逐日、“祝融”探火、“墨子”传信、“蛟龙”探海......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贫困村全部出列。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考验中,“中国之制”彰显了“中国之治”新优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与马克思主义的深度融合中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实现“两个结合”的典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两个结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将“两个结合”表述写入第三个历史决议,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两个结合”进行了科学阐释,充分彰显了党的创新理论的时代性、开放性和创造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时代中国实际相结合,提出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一系列原创性观点,创造性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以中华文明为源头活水,赋予中国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新发展理念,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自觉遵循中华民族传承发展的历史逻辑,夯实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着眼解决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作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得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形成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更好指导中国实践”;“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等等。这些重要论述,系统阐明了坚持“两个结合”的原则、方法、路径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必须深入学习领会精神实质,全面把握核心要义,切实抓好贯彻落实。

新的赶考之路上,继续赢得历史主动,创造新的历史辉煌,就必须不断推进“两个结合”,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必须“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扎根鲜活实践,立足中国现实国情,着眼世界发展形势,不断回答应对时代发展提出的新矛盾新问题新挑战。要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蕴含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人民至上,把实现和维护人民利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一切工作的价值追求和实践遵循,不断提出符合中国实际、时代要求和人民群众需求的解决之道。准确识变、科学求变、主动应变,不断拓展认识的广度和深度,形成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两个结合”,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站稳人民立场、尊重人民创造,及时概括、总结人民群众创造出来的好经验,上升为理论和政策。在回应人民现实需要与关切中,不断增强理论的创新力、生命力、解释力,形成“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人民的产物”。不断回答新时代新征程提出的新问题。聚焦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在研究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中推进理论创新。立足基本国情,回应实践发展的新要求,对未知领域大胆探索创新,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以天下情怀分析世界发展变化,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深入挖掘运用中华文化丰富宝藏,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沃土中汲取历史经验、人文精神和民族智慧,厚植理论创新的历史根基、文化血脉,不断作出理论创新,为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思想理论支撑,为中华文明增添新的生机活力,为人类文明发展进步贡献思想力量。【作者系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2021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研究生】

上篇:深入理解“坚持系统观念”的方法论
下篇:没有了

© 2022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