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全力以赴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

作者 周天伟
2023-06-26  浏览量:739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学思想、见行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提高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深刻内涵,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重要论述,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作出的“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加强国家区域应急力量建设”等重大决策部署,坚持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切实把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强大力量和实际成效,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更好统筹当前和长远,更好统筹常态风险防控和非常态应急处突,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更好地担负应急管理职责使命,有效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

坚持人民至上,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

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作为根本价值遵循。应急处置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和谐稳定。我们要深刻体悟习近平总书记坚定的人民立场、深厚的人民情怀,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从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的高度,以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极端负责的精神,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在人民群众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冲锋在前,科学有效处置灾害事故,最大程度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坚决扛起“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安全需要,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守正创新,着力健全完善应急管理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发挥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特色和优势,积极推进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把应急管理体系纳入国家安全体系,进行高位部署,强调完善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我们要坚持以改革激发活力、赋能发展,加快构建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建成统一领导、权责一致、权威高效的应急能力体系。

建立严密化的应急责任体系。统筹发展和安全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基本功。要紧紧抓住责任制这个“牛鼻子”不放松,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和“三管三必须”原则,制定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职责和工作清单,党政领导干部要经常反思“责任落实了没有、工作到位了没有、风险隐患消除了没有”,切实把职责转化为工作部署和实际成效。坚持以严格的监管执法倒逼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开展对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的能力考核和警示教育,加强现场监管执法力度,让企业真正扛起责任。对事故多发的地区、企业,综合运用警示约谈、公开通报、现场督导、媒体曝光等手段,推动责任落实落地。

建立科学化的应急指挥体系。把建设科学化的应急指挥体系,作为推进应急管理现代化的关键工程。制定科学规范的应急指挥规则和流程,建立分级指挥与救援队伍专业指挥相结合的指挥机制,加强各级指挥机构和指挥员队伍建设。推进应急指挥中心系统建设,加强部门间数据共享、信息归集和互联互通,提高综合研判和应急处置效能。加强应急状态下现场科学指挥的规范化建设。

建立专业化的救援力量体系。实施应急救援基地和队伍共建项目,布局建设“一专多能”的综合性救援基地,推进宣城市航空护林站建设。依托矿山、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水利、交通等重点行业领域骨干企业,组建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加快补齐航空应急救援力量短板。坚持战斗力标准,加强指挥人员、技术人员、救援人员实操实训,打造一批机动和拳头力量。建立社会应急力量参与重特大灾害应急救援的现场协调机制。

建立一体化的风险防控体系。坚持从源头上把好安全准入关,健全重大工程和项目安全风险评估与论证制度、部门联审联查机制。要按照国务院安委会统一部署,深入开展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紧盯重点行业、重点领域,找准最突出、最紧迫的风险隐患,全面强化排查治理,奔着“重大事故隐患”去,多到风险大、隐患多的地方和单位去,做到隐患排查有标准、有内涵。建立安全监管执法责任倒查机制,严格执行“谁检查、谁签名、谁负责”,对排查整治不力的地区理直气壮开展约谈,突出解决隐患排查质量不高、整改不力的问题,以最严格的措施、最严谨的作风、最严肃的问责,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严格落实防汛抗旱、森林草原防灭火行政首长负责制,实施自然灾害防治工程,持续提升自然灾害防御水平和抗灾能力。

建立规范化的基层组织体系。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加强基层应急管理队伍、能力和规范化建设,理顺机制,强化保障措施。开展基层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完善市、县、乡防汛“叫应”机制。推进安全风险网格化管理,打造“一岗多能”的网格员队伍,支持引导社区居民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和治理。

坚持居安思危,做足做实灾害事故应对准备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树立底线思维,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我省地处南北交汇处,受气候、地形、水系等因素影响,水灾、旱灾、地质灾害等易发多发,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事件明显增多。居安思危,功夫下在平时,关键时刻才能赢得主动。我们要坚持底线思维、极限思维,增强风险意识、忧患意识,保持居安思危的警醒、如履薄冰的谨慎、见叶知秋的敏锐,做好随时应对灾害事故的准备,做到随时能战、战之必胜。

做好机制准备。发挥应急管理部门的综合优势和各相关部门的专业优势,建立健全监测预警、会商研判、应急指挥、抢险救援、医疗救护、灾后重建和以气象灾害预警为先导的应急联动机制,强化部门间、军地间、区域间协同联动和工作职责。加强安全形势分析研判和风险联合会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季节变化、重大节日和活动特点,针对性落实防范措施,着力实现对应急处置工作的全过程管理。

做好预案准备。构建覆盖全面、衔接有序、管理规范的应急预案体系,推进市县级专项应急预案修订,推动企业和基层乡镇(街道)、村民(居民)委员会加强应急预案的编修。坚持以练为战,按照三年全覆盖要求,围绕监测预警、信息报告与发布、应急响应、力量组织、疏散转移安置、现场指挥调度等重点环节,开展实战化应急演练,提高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实效性、实战性。

做好物资准备。提升应急物资储备保障能力,建设应急物资一体化保障网,优化全省储备库空间布局,建立政府储备、协议储备、产能储备、家庭储备相结合的多元化应急物资储备模式。提升救灾物资快速投送能力,健全政府、生产企业和物流企业等参与的快速调配机制。坚持满足当前、适度超前原则,加大先进适用装备配备力度,加强超常条件和特种类型灾害事故专业救援装备建设。

做好抢险准备。保持枕戈待旦的应急状态,加强值班值守,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出现重大险情,按照“统”“分”结合要求,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协调各方面力量投入抢险救援。重要节日、重大活动期间,提高应急值守标准,应急救援队伍要时刻处于值班待命状态,前置力量装备,落实抢大险、救大灾的准备措施,确保随时拉得出、顶得上、打得赢。

做好救助准备。提升灾害应急救助、过渡期救助、倒损民房恢复重建和冬春生活救助水平,千方百计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提高灾害统计报送与核查评估效能,科学实施灾后恢复重建。完善灾害保险政策,实施山区库区和行蓄洪区农村住房保险工程,健全财政补贴、农户自愿参加、保费合理分担的机制。

坚持强基固本,不断夯实应急处置支撑能力

对标全灾种、大应急,下大气力解决科技支撑能力、监测预警能力等不足的短板,以及应急管理队伍专业性不强的问题,着力强化支撑能力,夯实应急处置的基础保障。

加快应急管理数字化转型。坚持科技手段与传统手段相结合,推动管理方式变革,以信息化推进应急管理现代化。实施省应急指挥协调能力提升项目,建设安全生产、自然灾害风险“一张图”,提升监管执法、辅助指挥决策、救援实战、社会动员能力。推进卫星通信网、窄带无线通信网建设,提高应急通信保障能力。创新安全监管执法方式,建设“互联网+执法”系统,推行在线审批、数字化监管和线上安全培训、远程技术服务。

构建全覆盖监测预警网络。建设应急管理重点领域监测预警、指挥调度、抢险救援系统,强化危险化学品、尾矿库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实践运用,推进重点非煤矿山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加快建成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系统,完善极端天气和重大风险研判预警机制,加强小尺度、短临时极端灾害临灾预警,提升多灾种和灾害链综合监测、风险早期识别和预报预警能力。制定预警信息发布管理办法,推进跨部门、跨地域信息共享,加强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联动。

深化长三角区域应急协作。完善长三角区域灾害事故联防联控机制,强化应急物资协同保障,加强航空应急救援跨省增援能力建设,联合编制长三角重大突发事件联合应急预案,开展长三角防汛防台风联合应急演练、省际毗邻区域森林防灭火联合督导、长三角应急救援队伍技术竞赛。加强与江西、湖北、河南等周边省份联动,推进区域应急协作向市县延伸,提升协同作战能力。

打造高素质应急管理队伍。加强政治建设,把“两个确立”“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矩,增强党员干部政治能力。加强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大兴调查研究,开展应急管理干部实战大练兵,提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强烈意愿和能力水平,锻造能打胜仗的过硬本领,做到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让党放心、让人民群众安心。(作者系省应急管理厅党委书记、厅长)

上篇:深化对高质量发展的认识
下篇:没有了

© 2022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