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以下简称第四卷)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著作,集中展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
“两个结合”的理论创新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命题。“两个结合”的重大论断,深刻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创新发展的内在机理。
第四卷21个专题体现的战略思想和创新理念,既全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集中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要求,与时俱进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第四卷许多专题深深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从中吸取养分,推陈出新。比如,习近平总书记赋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大同思想、天人合一观以新的时代内涵,形成了坚持人民至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理念,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展现了治国理政的深厚文化底蕴。
“三大时代课题”贯穿始终
“三大时代课题”即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讲的是方向性质问题。第四卷以“掌握历史主动,在新时代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领全书,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背景、价值取向和历史经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讲的是目标路径问题,第6专题是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集中论述。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讲的是力量保证问题,集中体现在第21专题“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中。此外,其他各专题也聚焦具体领域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其实也都属于这“三大时代课题”的范畴。
“十个明确”的鲜明体现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由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八个明确”发展为“十个明确”。第四卷的21个专题立足“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系统地揭示了“十个明确”科学内涵。
第四卷中的第2专题“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对应“第一个明确”;第1专题“掌握历史主动,在新时代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应“第二个明确”;第3、10专题讲人民至上和全过程人民民主,与“第三个明确”对应;第4、6、8、9、10、11、12、13、14、21专题对应“第四个明确”,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第9专题“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对应“第五个明确”;第11专题“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应“第六个明确”;第7、8专题对应“第七个明确”,即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第15专题“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对应“第八个明确”,第18、19、20专题对应“第九个明确”,即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第4、21专题对应“第十个明确”,即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方针。第四卷是“十个明确”的最新展现,拓展了支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科学理论体系的“四梁八柱”。
“四个之问”的科学回答
面对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深刻洞察力、敏锐判断力、理论创造力,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科学回答中国之问,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比如,第5专题,面对世纪疫情这只黑天鹅,如何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第7专题,面对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如何构建新发展格局。科学回答世界之问,面对“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第18、19、20专题分别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推动“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及时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的重大问题。科学回答人民之问,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第3专题直接回答人民之问,第6专题中的脱贫攻坚、共同富裕,第10专题中的全过程人民民主,第13专题中的《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等,都不同程度回答了人民之问。科学回答时代之问,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新时代、把握新时代、引领新时代,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第1专题着重回答了时代之问,其他专题都是从不同方面回答两年多来的时代之问。这“四个之问”的回答,归结到一点就是如何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作者系池州市委党校(池州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研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