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马鞍山市委党校:以教研咨一体化发展助推高质量办学

作者 杨玥瑶
2023-02-07  浏览量:782


图为马鞍山市委党校教学楼

近年来,中共马鞍山市委党校(马鞍山市行政学院)高度重视教研咨一体化建设,多措并举打好“新导向提标、新规范提质、新团队提能、新机制提效”组合拳,推动教研咨相互促进、深度融合,以教研咨一体化发展助推高质量办学。

树立新导向,为教研咨一体化发展提标

教研咨一体化需要根据时代的发展任务的变化,创新思维、接续推进。校(院)在坚持问题导向、精品导向、结果导向的同时,鲜明树立三种“新导向”,为教研咨一体化提标。

树立时代导向。组织教师深研细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校办学治校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从更好履行新时代赋予党校(行政学院)的新使命新任务、更好为党的干部教育事业服务、更好推进党校(行政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高度,深刻认识推动教研咨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意义,不断增强推进工作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以新时代新要求为教研咨一体化提标。

树立学术导向。把教研咨一体化纳入用学术讲政治的教学改革一体推进,将教研咨一体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服务主业主课这个中心工作上,在专题开发、课堂讲授、课题研究、学术交流等各环节充分体现用学术讲政治的要求。开展读研经典、每月一讲等活动,引导教师紧扣学理支撑这个核心,找准学术接口,构建学理框架,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帮助教师更加准确把握教研咨一体化的内涵和要求,用鲜明的学术导向为教研咨一体化提标。

树立作风导向。校(院)教师只有保持优良的作风才能在教研咨一体化发展上跑出加速度、闯出新路子。认真贯彻省委、市委关于作风建设的部署要求,制定了“聚力改进作风、深化教研改革”实施方案,大力倡导自我革命和思想“破冰”,大力倡导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科学严谨的教风、“短、实、新”的文风、狠抓工作落实的作风,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全面提升,为教研咨一体化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制定新规范,为教研咨一体化发展提质

为推动教研咨一体化向纵深发展,校(院)对教研咨一体化实行项目制管理,区别于一般教研工作,制定了新的规范和标准,确保工作质量。

规范项目立项。聚焦中央、省委重大战略部署和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结合校(院)实际,由教务部门、科研部门共同组织指导教师确定选题和项目申报,经教学指导委员会、学术委员会联席会议评审,报校长办公会研究审定后准予立项,提高教研咨选题的精准度和一致性,把稳项目的研究方向。

规范过程管理。从项目立项伊始,即进行全过程严格管理。规定了项目研究周期(原则上为一年)内分阶段需要形成的研究成果,要求每个项目明确负责人,制定推进落实责任清单、任务清单,规划好研究进度。科研部门为每个项目配备专职联络员,帮助做好组织协调、跟踪服务等工作。定期召开项目研究推进会、协调会,督查项目研究进度,帮助解决实际问题,确保项目研究工作真正落地落实。

规范考核验收。按照“四个一”的标准严格考核。即:一个研究周期内,需要提交1篇综合调研报告、公开发表1篇论文或理论文章、报送1篇决策咨询报告、转化并讲授1个主体班优质教学专题。对提交的以上4项成果,分别设立了具体细致的评判标准,由教务和科研部门联合验收,符合条件后方可结项。

组建新团队,为教研咨一体化发展提能

教研咨一体化发展重在创新。校(院)以理念重塑、分类建设、联合攻关为抓手,打造创新研究团队,为教研咨一体化发展提能。

重塑团队理念。遴选思想政治过硬、理论功底深厚、业务能力突出的教研骨干担任团队负责人,重塑团队研究理念,紧跟中央、省委、市委决策部署,紧贴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紧盯领导关注和部门、学员需要,更加紧密地把学术理论与实际问题研究结合起来,促进教研咨深度研究和实践提升。

分类建设团队。将项目按市级及以上、重点校级、一般校级进行区分,对应建设一类、二类、三类创新团队,分别在师资配置、资助奖励等方面有所侧重,保证重大项目重点攻关、一般项目统筹兼顾、项目研究整体推进。去年以来,共组建各类创新研究团队6个,《“十四五”时期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态势及马鞍山的融入策略研究》《党员干部“四史”教育研究》《马鞍山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等项目高质量结项,其他研究项目正按时序进度推进。

打造联合团队。根据教研咨一体化研究的需要,在校(院)内实行跨学科跨部门、在校(院)外广泛吸收专家学者,共同打造联合研究团队。先后与市委政法委、市发改委、市农业农村局、市经开区、南京市委党校等组建联合团队,就《习近平法治思想与推进马鞍山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研究》《马鞍山“双碳”实现路径》《马鞍山农田“四变”改革研究》《南京制造业转型发展的趋向及对马鞍山的影响》开展深入研究,成效明显。

建立新机制,为教研咨一体化发展提效

教研咨一体化发展需要良好的运行机制来保障。校(院)从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制度机制、推动载体建设三方面发力,构建教研咨整体推进、协同发展的良性机制,为教研咨一体化发展提效。

加强顶层设计。把推进教研咨一体化作为质量立校的重要创新举措,以提高教研咨一体化水平为主攻方向,研究制定了《关于推进教研咨一体化建设工作方案》,明确教研咨一体化发展的思路和要求。将教研咨一体化工作纳入学校“十四五”建设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要点,统筹谋划,一体推进。

完善制度机制。遵循“有利于人才成长、有利于精品成果产出、有利于校(院)事业发展”原则,深入调研、科学谋划,加强教研咨一体化发展配套制度建设。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精品课建设的实施意见》《科研咨政管理办法》《“双提双优”活力工程》《综合考核办法》等系列规章制度,系统高效的教研咨一体化管理体系日趋完善。

推动载体建设。建立了市委党校(行政学院)主体班课堂教学课程体系和现场教学课程体系,积极推进与市直部门常态化长效化教研咨服务合作,完善校(院)建言咨政、领导批示交办、部门落实反馈、校(院)跟踪服务的“闭环式”推进落实机制。今年以来,与14个市直部门建立服务合作机制,5个服务小组先后前往市直各部门以及各县区(园区)等开展了40多次有针对性的实地调研,将我市改革创新的鲜活案例融入到教学科研咨政之中,共发表理论文章40余篇,26篇咨政报告获市领导肯定性批示并被相关部门、单位采纳借鉴,16项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专题进入主体班课堂。(杨玥瑶)

上篇:没有了
下篇:和县县委党校:坚持改革创新提高办学质量

© 2022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