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所有工作以教研咨为中心,教研咨以教学为中心,教学以提高质量为中心。近年来,教务部党支部坚持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心内容和首要任务,对标“四强”党支部建设标准,坚持党校姓党、坚守党校初心,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教学高质量发展,聚力打造干部培训“金”名片。
培育“精干”队伍。坚持教育者首先受教育,牢固树立“政治学习就是业务学习”理念,通过集中学习、专题研讨、跟班听课等多种形式,全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牵头组织的“沿着总书记足迹学思践悟”活动被《安徽日报》专题刊载,支部党员撰写的理论学习文章分别在《学习时报》《党校(行政学院)工作通讯》《安徽日报》上发表。党支部及党员获评校(院)“突出贡献奖”“先进基层党组织”和“管理骨干标兵奖”“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实行“精细”管理。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认真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等制度。支部书记扛牢第一责任人职责,带头讲党课、作宣讲、抓落实,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做优做强主业主课,班次设置、教学设计等重要岗位配备ABC角,精品课打磨、新专题开发等重点工作实行清单化闭环式管理,既让年轻党员独当一面堪大用,又激发党支部团结协作成大事。及时固化工作中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研究制定校(院)教学专题管理办法、主体班选修课管理办法、教学质量评估办法等制度,形成系统完备、有效管用的教学组织管理制度体系。严格制度执行,增强制度刚性约束力。
着力“精深”研究。聚焦“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走深走实”,加强教学规律研究,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提升教学组织管理的专业化能力。严格“专题论证、讲稿评审、集体备课、校(院)试讲”程序,完善“教师竞课、集体备课、团队磨课、专家听课、学员评课”机制,并对讲授式和互动式课程实施分类评估、排名。创新教学方式,大力推行研究式教学,综合运用讲授式和互动式教学方法,加大案例教学力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网络培训平台建设,促进主分课堂相配合、线上线下相融合、直播录播相结合。在全省党校系统创新开展“好课共享”“直播课堂”等活动,让优质教学资源一贯到底、直达基层。
聚力“精准”讲授。突出首课、主课、必修课,大力推行原著研读、理论讲授、实践解读、案例解析、现场感悟“五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努力讲全讲准、讲深讲透党的创新理论。在团队组建上,依据教师专业方向、研究成果、现有专题开发等情况,跨学科、跨部门组建课程团队,统一讲题、统一提纲、统一讲稿。在人员配备上,通过“老带新”,分批发布教学选题,让更多年轻教师站上讲台、讲好课程。在形式创新上,针对不同班次培训需求,分别设置160分钟的理论讲授大课和80分钟的安徽实践解读课程,精心打造“形势报告会”“书记讲堂”“市(县)长讲堂”“厅(局)长讲堂”“院士讲堂”“企业家讲堂”等教学品牌。主体班教学评估均分超过97分,取得良好培训效果。
推出“精品”课程。坚持长期建设与集中打磨相结合、全面提质与重点打造相统一,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努力做到“骨干教师都有精品课、核心课程都是精品课”。聚焦具有安徽特色、全国意义和党的创新理论成果等重点,在全校选取系列优质课程,进行分轮和常态化打磨提升。按照个人意愿和组织安排相结合的原则,为课程打磨团队安排指导专家,“面对面”点评、“一对一”反馈。有关做法得到中央党校充分肯定,获评全国党校(行政学院)系统第六届教学管理优秀奖。在2025年3月中央组织部举办的专题研讨班上,中组部干教局从全国183门好课程中安排3门作观摩,我校1门好课程入选。现有国家级精品课、好课程12门,省级精品课、好课程53门,位居全国省级党校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