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从会议活动、公款接待、公车配备使用等具体方面入手,为全党划定了行为红线。这些规定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深刻的政治智慧和对党心民心的精准把握。它不仅刹住了多年来一些司空见惯的歪风邪气,更重塑了党的形象,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党校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阵地,肩负着为党培养合格干部的重要使命,必须深刻领会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学员管理部门要将作风建设贯穿学员管理的全过程,引导学员们自觉传承党的优良作风,筑牢思想根基,确保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站稳立场、守住底线。
精准把握加强作风建设的方法论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解决了新形势下作风建设抓什么、怎么抓的问题,蕴含着深刻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我们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把握蕴含其中的方法论要求,并运用到学员管理中。
抓住“关键少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关键少数”在作风建设中具有风向标作用。领导干部的作风状况直接影响着一个地方、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风气。学员管理部门的每一个人都要以身作则,带头遵守党的纪律和规矩,带头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带头反对“四风”,以实际行动为学员们做出表率。在日常工作中,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确保“关键少数”在作风建设中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
突出重点问题,集中力量攻坚克难。作风建设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必须突出重点问题,集中力量攻坚克难。当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仍然是作风建设的大敌。在党校学员管理工作中,形式主义主要表现为满足于布置工作、开展活动,但存在内容空洞、措施乏力的问题;联系班级实际不够紧密,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开展工作不找抓手,班级活动缺少特色,团队建设缺乏活力等。官僚主义则表现在对学员需求漠不关心、对学员实际情况调研不足;说在嘴上、停在手上,不能沉下心来抓工作落实;说了等于做了,做了等于做好了等方面。针对这些问题,要采取有力措施加以整治。在管理服务中,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主动倾听学员心声,及时解决学员在学习、生活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切实增强学员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坚持问题导向,推动作风全面好转。作风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以点带面推动作风全面好转。要善于从日常工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学员管理中,如果发现个别学员存在迟到早退、不遵守课堂纪律、不服从管理、发牢骚等现象,不能简单地批评了事,而是要深入分析背后的原因,是学员自身思想松懈、教学安排不合理,还是管理方法简单等导致学员产生抵触情绪。通过找准问题根源,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解决,从而带动整个学员群体作风的转变。同时,还要建立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将问题整改与制度建设相结合,用制度管人、管事,防止问题反弹回潮。
切实增强作风建设的责任担当
作风建设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需要实实在在的行动。要切实增强责任担当,以钉钉子精神抓好作风建设各项工作落实。
强化责任落实,形成齐抓共管合力。作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上下齐抓共管、协同推进。要建立健全作风建设责任体系,明确各部门在作风建设中的职责分工,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学员管理部门加强对各学员党支部的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价,将作风建设要求融入到日常工作学习中,确保作风建设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同时,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环境。
加强监督检查,确保作风建设常态长效。没有监督,作风建设就容易流于形式。要建立健全作风建设监督检查机制,加强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行为。抓好“学风五查”,创新监督检查方式方法,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对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监督。对发现的问题,建立问题台账,明确整改责任人和整改时限,跟踪督促整改落实到位。同时,注重发挥学员监督作用,定期开展学员满意度调查,将学员对教学、管理服务的评价作为衡量作风建设成效的重要依据,形成师生共同参与、共同监督的良好氛围。
注重教育引导,营造作风建设浓厚氛围。作风建设既要靠制度约束,也要靠思想自觉。要加强对党员干部和学员的教育引导,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开展警示教育、组织学习研讨等方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引导大家增强纪律规矩意识,自觉抵制歪风邪气。注重挖掘身边的先进典型,通过宣传他们的事迹,树立榜样标杆,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和学员见贤思齐、奋发有为。同时,充分利用校园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广泛宣传作风建设的重要意义、工作成效和经验做法,营造浓厚的作风建设氛围。
作风建设关乎党的形象和事业成败,每个人都肩负着重要责任。在日常工作中,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和规矩,自觉抵制各种不良风气的侵蚀,以优良的作风展现党校人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