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建设现代化美好新明光

作者 张秀山
2025-05-21  浏览量:34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明光市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结合明光实际,着力建设生态秀“美”、经济向“好”、改革创“新”、社会文“明”、实干增“光”的现代化“美好新明光”。

厚植高质量发展底色,建设生态秀“美”的魅力明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明光市境内“三山两水四分田、一分公路和庄园”,生态环境唯美,有国家级森林公园—老嘉山,有世界保存最完好的古火山口—女山,有全省绝无仅有的丹霞地貌—大横山,有“江淮小呼伦贝尔”—黄寨草原,有全省大型湖泊—女山湖,这些“生态优势金不换”,我们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全省县一级率先出台《关于生态立市推进绿色发展的意见》,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奋力建设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明光。以打造“最干净城市”为抓手,全面提升公共区域深度清洁、精细管理水平,高标准打造了嘉山公园、迎宾公园等一批“席地而坐”的城市客厅。因地制宜、见缝插针布点口袋公园,通过拆围建绿、见缝插绿、立体植绿等方式扮靓城市“微空间”,城区“300米见绿、500米见园”基本实现,创成国家园林城市、省级森林城市。乡村以“千万工程”为指引,突出村域特色,保持乡村风貌,建成了苏巷镇戴巷村、三界镇梅郢村等一批各美其美的和美乡村,人居环境整治标准化工作获省政府督查激励,低成本、可复制的“陆郢模式”获农业农村部推广。

做强高质量发展引擎,建设经济向“好”的实力明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是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工作”。明光市坚持抓转型、提质效,一体化推动“老赛道转型和新赛道突破”。工业经济实现量质齐升。坚持工业强市不动摇,持续推动新材料、机械电子、新能源三个主导产业加快迭代焕新、提能发展,以涂料为主的新材料产业蓬勃兴起,园区集聚了三棵树、保立佳、嘉宝莉等一批知名企业,先后获评全国首批绿色涂料园区、国家级绿色园区、省新材料产业十强园区;凹凸棒基新材料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入选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成效考核连续4年获省通报表扬。坚持创新驱动强产业,2024年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新增数量位居全省第4、滁州第1。大力实施企业上市挂牌专项行动,2家企业成功上市;新三板挂牌企业2家,今年双双申报北交所。现代服务业扩容提质。积极抢占低空经济新赛道,明光女山湖A1级通用机场取证运营,低空经济乘“机”起航。大力培育夜游、夜食、夜购等夜经济场景,打造了“剋街”等特色商业网红街区,通过举办广场舞大赛、“剋BA”等群众性文体活动,让城市升腾“烟火气”、焕发“年轻态”,上榜首批全国县域商业领跑市。大力促进文旅产业深度融合,串珠成链打造了“一日游”“周末”精品线路,来到明光,可“春游黄寨、夏览山水、秋赏银杏、冬尝湖鲜”。绿色农业稳产增效。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推进“江淮生态粮仓”建设,粮食种植面积、总产量实现持续“双增”。实施质量兴农、品牌强农工程,培育了明光绿豆、明绿御酒、女山湖大闸蟹、明光梅鱼、明光甜叶菊、明光艾草等6大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做足“土特产”文章,创成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2个,隆聚源“瘦身鱼”、泊岗雪里蕻等“土特产”走俏长三角私域团购市场,“明礼嘉品”区域公用品牌愈发闪亮。

激发高质量发展动能,建设改革创“新”的活力明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明光市坚持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潜力、向创新要活力,为高质量发展聚势赋能。深化改革提能。坚持以改革惠民生、促发展,在“能结合、顺民意、可借鉴、有效果”上下功夫,“银针进村”、宅基地“跨村调地”“企业供需对接”、农村集体土地入市等做法获省和滁州市主要领导批示肯定,“做企业不分红股东”、农房抗震试点经验、慢病患者全流程管理、县域商业建设做法入选全国典型案例;全省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全省基层中医药改革现场会相继在明光召开,医疗保障、保障性租赁住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多项改革工作获省政府督查激励。强化创新赋能。以争创省级创新型市为抓手,深入推进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规上企业“双清零”行动,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实现三年“翻一番”,科技创新指数连续两年位居全省前十。实施“嘉山英才”“嘉人回家”计划,人才工作弱鸟先飞,由滁州“倒数第一”变为“正数第一”,海外引才工作获全省大会表扬。扩大开放聚能。积极“融长入圈”,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政策机遇,与南京江宁开发区共建江宁—明光合作产业园,瞄准高分子新材料、智能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产业定位,建平台、引项目,园区实现“八通一平”,入驻企业59家,其中规上企业20家、高新技术企业7家,荣获江宁开发区产业转移最佳承接地称号。聚焦建设高速上的明光、轨道上的明光、航道上的明光、翅膀上的明光,加大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明光女山湖通用机场、宁洛高速“四改八”建成使用,合新高铁(明光段)、明光西站今年将全面投入使用;淮扬高速、明盱高速、泊岗淮河特大桥即将开工建设,“公铁水空”立体交通网正在加快构建。

彰显高质量发展底蕴,建设社会文“明”的幸福明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明光市统筹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全方位提升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文明培育“凝正气”。深化移风易俗,推深做实婚俗改革、“大支”队伍、“爱不释手”调解、抱团科普,推出《移风易俗倡文明》等文艺作品14个,开展“纳凉集市”“文明实践赶大集”等活动20余场,新改建乡村文明大礼堂、新风堂等移风易俗阵地39处,选树移风易俗“五个10”典型52人,“高额彩礼、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问题明显改善,向善之美蔚然成风,2024年三、四季度安徽好人现场会在明光召开;培育文明乡风做法获省委宣传部《宣传工作》头条刊发,“小管家”托起“大文明”入选全国移风易俗工作优秀案例。文明实践“接地气”。坚持将文明实践场所延伸到田间地头、农家院落,构建群众身边的精神家园,“把阵地建在庄上”做法获中央宣传部推广。创新开展“把道理送进心中”等活动,组建“明光文艺轻骑兵”“飞燕”“薪火”“老墙根”等宣讲队伍400余人,用群众听得懂、记得住的“大白”,开展“六送”宣讲活动,相关做法获《半月谈》刊发。“家门口”文明实践获《改革内参》刊发,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在全国会议上作典型发言。文明创建“提士气”。文明是一座城市的精气神,我们以首创必成的信念全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近四年累计实施创建惠民项目285个,改造提升老旧小区200多个、背街小巷1100多条、广场游园25个,新改建停车场9个、公厕43座,用绣花功夫提升城市品质,一举创成全国文明城市,既解决了城市发展的面子问题,更凝聚了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现在的明光人充满了自豪,城市发展的精气神更足。

凝聚高质量发展合力,建设实干争“光”的奋进明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没有捷径,唯有实干”。明光市坚持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笃行实干推动高质量发展。保持“弱鸟先飞”的意识,锚定“超均速、进前列、上台阶”,坚持争先创优、事争一流,全力推动各项工作在原有基础上提位次、上水平。去年以来,明光主要经济运行“全线飘红”,累计获得省级以上试点11项、各类先进表彰118项。坚持“马上就办、真抓实干”。大力推行三级约谈调度、一线工作法等工作机制,务求实效、追求实绩,乡镇之间比发展、部门之间比服务、企业之间比贡献、干部之间比业绩,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干给一级看。发扬“钉钉子”的精神。对谋定的工作、敲定的项目,看准了就干,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工作落实,确保有始有终、善作善成,努力把一个个谋划落地、一件件实事做成,把更多“不可能”变为“可能”、把更多“一时办不到”变为“最终办得好”,今年一举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等多个国字号荣誉。(作者系中共明光市委书记)

上篇:校(院)管理服务处获省工人先锋号李芳、郝永华获省金牌职工
下篇:没有了

© 2022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