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至11日,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第57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两个班级分赴泾县和舒城开展“五同”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同商量,深入了解基层工作和群众生产生活实际,亲身感受劳动的艰辛与价值,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宗旨意识、改进工作作风,提高调查研究与群众工作能力。期间,省委组织部干部队伍建设规划办公室副主任费勤艺、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进修一部学员党总支书记葛子军以及班级组织员赴现场调研指导。
红色课堂:追寻伟人足迹,传承红色基因
全体学员赴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党性淬炼,在瞻仰革命文物中感悟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的精神追求,在聆听英烈事迹中厚植理想信念根基,在强化红色记忆中传承精神基因。
在皖南事变烈士陵园,中青一班学员参观了皖南事变纪念广场、纪念堂、碑廊等,深入了解新四军革命史和皖南事变相关情况,深刻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并向革命先烈敬献花篮、重温入党誓词,接受精神洗礼。在随后的社会实践中,学员们还分组前往泾县的10个乡镇,通过祭扫烈士陵墓、走访革命后代和老党员等,追寻红色足迹、倾听红色故事,自觉加强党性锻炼、赓续红色血脉、汲取奋进力量。
在舒城毛主席视察舒茶纪念馆,中青二班全体学员沿着伟人的足迹,重温了1958年毛主席视察舒茶镇的感人瞬间。在纪念馆内,一把老式藤椅、一盏搪瓷茶杯静静陈列,仿佛伟人刚刚起身离去。“以后山坡上要多多开辟茶园”的号召,至今仍在山间回响。纪念馆后山“九一六茶园”的美景与春茶采摘季的繁忙景象,让学员们深切感受到了舒茶人民响应号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在庄严肃穆的胡底烈士纪念馆内,中青二班全体学员通过驻足观看烈士生平事迹展览、静心听取英雄故事讲解,深刻领悟革命先辈敢于斗争、无畏牺牲的革命情怀。学员们表示,要继承烈士遗志,坚定理想信念,始终做到对党忠诚。实践期间,各小组还分别前往新四军第四支队纪念碑、新四军第四支队驻舒旧址、安菜烈士陵园等地接受革命教育。
田间课堂:深入田间地头,倾听民声民意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在泾县、舒城的广袤田野上,学员们自觉扑下身子,深入田间地头,亲身体验采茶、挖竹笋、种玉米、除杂草等农业生产活动。通过劳动体验,学员们不仅深刻体会到了劳动的价值与意义,更增进了与人民群众的感情。在农户家中,学员们自己动手打扫卫生、烧火做饭、洗锅刷碗;白天忙体验、晚上话家常,并撰写民情日记、整理心得体会,切身感受农村生产生活和群众急难愁盼。
在走访慰问老党员与困难群众的过程中,学员们认真聆听党员群众对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建议。针对老党员们的日常生活需求,学员们细致询问他们的饮食起居、健康状况等现实问题,全面深入地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与实际需求,为他们送去了党的关怀与温暖。同时,学员们还为困难群众带去了生活必需品,通过拉家常、问困苦等方式,了解他们的家庭困境,用实际行动践行群众路线。此外,学员们还专程拜访了参战退役老兵,怀着崇高敬意聆听他们保家卫国的英勇战斗经历。这些走访活动不仅使学员们近距离地了解群众的生产生活现状,更拉近了与群众之间的距离。
实践课堂:汇聚民智民力,共谋乡村振兴
与乡领导班子、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座谈会上,学员们围绕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基层治理等话题展开了深入交流。他们认真听取乡镇、村干部的意见与建议,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思路与举措。通过座谈交流,学员们不仅了解了乡村振兴的实际情况与面临挑战,也收获了宝贵的基层工作经验与智慧。
在种养大户的田间地头、村镇企业的工厂车间,学员们深入了解当地的产业发展现状与市场需求动态。针对乡村振兴这一时代课题,大家聚焦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积极建言献策,提出了许多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
此外,学员们还参观了中国宣纸文化园、茶村白桑园、全国人大代表张志菊创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舒城伏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及泾县现代农业“双碳”产业园等,深入调研生态农业与文旅融合发展之路。
学员们纷纷表示,这是一堂生动的实践课程、一次深入的基层调研体验,更是一场触及心灵的党性锻炼。在今后的工作中将坚持贯彻落实“四下基层”制度,坚定不移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更加积极主动地深入基层、贴近群众,不断加强学习、躬身实践、勇于担当,立足本职岗位,努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贡献智慧与力量。(石小树 韩满意 何亮 李晓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