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厚植文化根基 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作者 瞿红霞
2025-04-02  浏览量:61

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庆桐城市六尺巷考察时强调,要打牢社会治理的文化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从历史的纵深到时代的前沿,共同筑牢了社会治理坚实的文化根基。

固本培元:探寻社会治理的文化根基之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奠定社会治理的思想之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经千年沉淀,蕴含着丰富的治理智慧,是社会治理文化根基的深厚源泉。例如,儒家倡导“仁政”与“德治”。在当前社会治理中,很多地方评选道德模范、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活动,以榜样带动群众提升道德素养,营造和谐社会氛围,便是这一理念的生动实践;道家的“无为而治”并非消极不为,而是主张遵循自然与社会发展规律,不过度干预,为当前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关系、全面激发社会活力提供有益启示。

革命文化:激发社会治理的精神动力。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实践中形成的一种独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为社会治理注入强大精神动力。革命战争年代,无数仁人志士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抛头颅、洒热血,他们的英勇无畏、坚定信念和无私奉献,激励着当前各类社会治理主体勇于担当、善于作为。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赋予社会治理时代内涵。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萃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的精华,并立足于中国实际,吸收了国外文化有益成果。其具有植根社会实践、紧跟时代前沿、为人民服务、与时俱进、解放思想的内在属性,为社会治理提供了科学理念与创新方法。例如,许多城市利用大数据分析交通流量,优化信号灯设置,缓解交通拥堵。这就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社会治理领域的生动实践。

多措并举:夯实社会治理文化根基的路径

依托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筑牢社会治理文化基石。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是传播各类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夯实社会治理文化根基的前沿阵地。一是推动文化设施提档升级,奠定文化传播基础。坚持因地制宜、重点突出、集约高效、文化传承的原则,进行全面整体规划和提档升级。二是创新活动方式,激发社会治理活力。以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为依托,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为社会治理注入活力。例如,滁州市南谯区章广镇鸦窝村将优秀文化以“说书”形式进行传播,让传播接地气、有生气、聚人气,引导群众向善向好。

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培育社会治理文化使者。文化人才不仅是文化的传承者、传播者、创新者,也是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一是精准引进文化人才。制定引进计划,通过招聘会、人才交流会、就业见习等方式引进专业人才,有效缓解基层文化人才匮乏状况。二是深度挖掘基层文化人才。举办各类文化艺术比赛、展览、实地调研等活动,发掘民间手工艺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等潜在文化能人、草根艺人,引导其走出家门、融入社会,提升社会治理效能。三是加强教育培训。组织专业技能培训班、学术交流、“传帮带”等活动,提升文化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和能力,打造德才兼备、锐意创新、结构合理、规模宏大的文化人才队伍。四是完善人才服务保障体系。建立健全人才考核激励机制,充分激发人才积极性、主动性及创造性。落实各类人才政策,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确保人才引得进、育得好、留得住,为社会治理提供稳定而持久的人才支持。

充分发挥数字技术优势,开创社会治理文化新局。数字技术作为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导力量,为文化传承与社会治理带来了新契机。一是创新优秀文化展示方式。例如,在革命纪念馆中设置数字化互动展区,通过多媒体展示革命历史场景,不仅让群众身临其境地感受革命岁月,也让优秀文化在“润物细无声”中入脑入心,推动红色基因传承,激发社会治理中的奋斗精神。二是推进“云端”场馆建设。例如,打造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数字美术馆等“云端”场馆,将古籍、文化典籍等数字化,打破时空限制,传承文化经典,为社会治理提供正确价值导向,提升社会治理效能。(作者单位:滁州市委党校)

上篇:“一杯茶”调解工作法的文化治理逻辑
下篇:“第二个结合”视域下徽州文化的当代价值

© 2022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