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以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

作者 潘琳
2022-11-23  浏览量:324

社会治理重心在基层,基层治理是党的领导在基层社会的关键场域。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坚持党建引领是基层治理的独特优势。要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组织引领、能力引领、机制引领等功能作用,切实将党的领导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各方面,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政治引领:夯实党对基层治理领导的政治根基

基层党组织通过强化政治引领作用,突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通过政治引领焕发强大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号召力。

一是科学遵循党的治理理念,形成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价值共识。将党的治理理念融入乡规民约和道德公约,将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把组织活力转化为基层治理活力,引领基层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的创新实践。运用党的思想与意识形态资源,促成多元主体达成共识并形成良性互动,以促进基层治理共同体建设。二是将党的领导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不断完善基层党组织引领理念与方式,强化人民至上的治理本位观,使基层党组织的引领方式更加符合群众需求,注重通过政策宣导、利益表达、矛盾调解、公共服务等方式,切实增强对基层事务的有效治理。三是充分组织、凝聚基层党员干部带头参与基层事务治理。把基层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转化为治理动能。激励党员下沉到社区、社会组织等,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以实际行动参与基层治理,提升群众满意度与信赖感,通过思想政治引领有效将群众组织、凝聚起来。

组织引领:构建基层治理主体多元协同的组织体系

基层治理现代化是一项系统工程,覆盖基层社会各领域,涉及各方利益主体与目标。在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组织机制有机融合的框架下,推动基层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建设同基层党建相结合,同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即通过组织引领构建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多元合作共治的基层治理组织体系,进而实现基层治理网络的全覆盖。

一方面,通过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组织体系,以党的组织体系建设引领基层治理系统变革。纵向上,自上而下构建“(县)区—镇(街)党(工)委—村(社区)党总支—片区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志愿服务队”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网络体系,做实网格党建,将党组织服务延伸至辖区单位与小区楼栋。横向上,依托党的组织网络引领“两新”组织、私营企业、行业协会、商务楼宇等党组织的合力,构建新型社会空间治理,带动体制内、外党组织合作治理关系的变革。另一方面,在党的组织体系链接下,把群团组织、社会组织凝聚成“党内—党外”组织上耦合的治理共同体。基层自治组织在党组织引领下,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弥补政府转型中行政边界外的治理空缺,回应基层社会群众需求,寻求利益“最大公约数”,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此外,在基层党组织领导下,基层自治组织通过建立协商平台、寻找协商议题及创新协商机制,发挥群众主体力量,为社区居委会、居民、业委会、物业公司、驻区单位等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提供制度保障。

能力引领:筑牢战斗堡垒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基层治理的主体是人,治理的对象也是人。破解基层治理难题,关键要选优配强基层治理队伍,提升基层干部治理能力。

一是加强基层治理队伍建设。常态化开展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建设,建立基层治理人才培养机制。结合换届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在机关企事业单位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城市社区担任“第一书记”,选拔优秀农民工、退役军人、致富能手等进入村(社区)“两委”,锻造基层治理骨干。二是精准开展基层治理能力建设培训。加强基层干部理论学习、履职能力等培训。邀请基层治理专家讲政策,基层治理先进地方的党组织书记讲经验,提升基层干部科学决策、化解矛盾纠纷、群众工作、应急处突等能力。三是加强基层群众自治。加大对村组干部、执法员、网格员、宣传员、文化能人、法律顾问、人民调解员、志愿者等“三治融合”基层治理队伍的统筹,将治理主体纳入党组织领导范围。推行党员楼道(片)长制度,创新“党建+红色物业”,开展“联企、包区(社区)、助村、帮户”活动,及时了解民意诉求与矛盾隐患,排查化解难题。

制度引领:创新党建制度衔接基层治理体系的制度保障

社会治理关键是体制机制的创新。要进一步健全基层党建制度,促进基层党组织的制度建设与基层治理目标的有机融合,切实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强大的基层治理效能。

一是推动基层党建制度与基层治理制度的有机融合。加强顶层制度设计,依据基层社会不同区域特征、不同治理阶段的目标进行调适。将各项制度建设贯穿到基层组织建设中,通过制度建设规范党对基层治理的领导,推进基层治理的规范化与法治化。二是健全基层治理中各项配套保障机制。通过赋权机制、激励驱动机制等方式,激发市场、社会组织、群众等多元主体参与共治的动力,保障各主体协同共治的可能性与有效性;以创新“网格化+”治理服务机制,推动基层治理能力精细化;建立基层干部容错纠错激励兼容机制,为基层创新力与执行力提供制度保障,打造上下依赖共生的联动关系。三是创新基层治理运行机制。坚持党的领导,健全和完善群众自治制度,通过搭建协商议事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基层协商,广泛调动基层治理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同时,不断完善群众诉求表达、民意收集反馈、利益协调等机制,落实基层监督,保障群众的合法权益。(本文系2022年度全省党校系统重点课题研究成果,项目编号:QS2022007,作者系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副教授)

上篇:“做优”乡村振兴 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下篇:深入理解把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 2022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

↑ TOP